“任意的震動”是什麼呢?就是你在這個山頭已經到了最高點,去無可去了,這時候來個震動,把你震到另外一個地方。運氣不好的話你可能去了一處穀底,運氣好的話也許你就被震到了一座更高的山的山腳下。如果你已經練得特別善於爬山,這不就是個特別好的機會嗎?所以分心也好,任意的震動也罷,其實就是給創造過程來一點不確定性。而真正的創新者,不但不怕不確定性,還時刻歡迎甚至主動增加一點不確定性。
為了不分心,我們總在按照輕重緩急為自己羅列工作計劃,但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為此,蒂姆總結了一套“多項目工作法”,結果反而更高效,而且他本人就是這麼做的。
你應該同時有好幾個不同的項目在進行,比如幾個科研項目、幾個寫作項目,甚至包括幾項家務。每個項目有自己的存檔處,有什麼新想法就加進去,哪個項目能做就做,暫時不能做就放著。哪壺開了提哪壺。
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想要開發凝聚力的話,我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方案。首先,你應該把員工分成若幹個小團隊,每個團隊中的人具有天然的相似性:都是一個大學畢業的,都是一個地方的老鄉,都是愛在Linux平台用VIM編輯器寫程序的程序員。其次,你應該讓各個團隊在公司內部展開競爭。“上海幫”的存在,會給“北京幫”帶來更大的工作幹勁。最後,你應該時不時搞一個全公司範圍內的集體行動——不是出去吃喝玩樂,而是共同解決一個大問題。這樣在各個小團隊的凝聚力之外,你還可以收獲全公司的凝聚力。
數學家不需要什麼小團隊的長期合作,見麵就可以立即討論數學問題,你是什麼性格我根本不在乎,工作完成,“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不帶走一片雲彩”。更重要的是,對數學家來說,你的想法跟我越不一樣,咱倆就越有合作價值。創造性是任意的震動,是不同想法的連接。如果長期廝混在一起,一個人想什麼另一個人馬上知道,那還有什麼可合作的?
有一種隊伍講求多樣性,追求所謂“搭橋式的社會資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就如同數學家之間互相合作。這種隊伍適合沒有固定套路、要求集思廣益、講究創造性的工作——一個外來的新鮮思想更可貴,人們想要的是靈感刺激。對這種隊伍來說,凝聚力反而有害。工作中“統一思想”不是一句很好的格言。好的格言應該是“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有句名言,大意是說大學之所以叫大學,不是因為裏麵有大樓,而是因為裏麵有大師。大師並不需要漂亮的大樓。近代大學裏產生了最多創新成果、培養了最多大師的一個大樓,應該是麻省理工學院20號樓了。這個樓除了麵積大,基本上沒有什麼設計。
“任意的震動”是什麼呢?就是你在這個山頭已經到了最高點,去無可去了,這時候來個震動,把你震到另外一個地方。運氣不好的話你可能去了一處穀底,運氣好的話也許你就被震到了一座更高的山的山腳下。如果你已經練得特別善於爬山,這不就是個特別好的機會嗎?所以分心也好,任意的震動也罷,其實就是給創造過程來一點不確定性。而真正的創新者,不但不怕不確定性,還時刻歡迎甚至主動增加一點不確定性。
為了不分心,我們總在按照輕重緩急為自己羅列工作計劃,但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為此,蒂姆總結了一套“多項目工作法”,結果反而更高效,而且他本人就是這麼做的。
你應該同時有好幾個不同的項目在進行,比如幾個科研項目、幾個寫作項目,甚至包括幾項家務。每個項目有自己的存檔處,有什麼新想法就加進去,哪個項目能做就做,暫時不能做就放著。哪壺開了提哪壺。
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想要開發凝聚力的話,我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方案。首先,你應該把員工分成若幹個小團隊,每個團隊中的人具有天然的相似性:都是一個大學畢業的,都是一個地方的老鄉,都是愛在Linux平台用VIM編輯器寫程序的程序員。其次,你應該讓各個團隊在公司內部展開競爭。“上海幫”的存在,會給“北京幫”帶來更大的工作幹勁。最後,你應該時不時搞一個全公司範圍內的集體行動——不是出去吃喝玩樂,而是共同解決一個大問題。這樣在各個小團隊的凝聚力之外,你還可以收獲全公司的凝聚力。
數學家不需要什麼小團隊的長期合作,見麵就可以立即討論數學問題,你是什麼性格我根本不在乎,工作完成,“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不帶走一片雲彩”。更重要的是,對數學家來說,你的想法跟我越不一樣,咱倆就越有合作價值。創造性是任意的震動,是不同想法的連接。如果長期廝混在一起,一個人想什麼另一個人馬上知道,那還有什麼可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