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叨了幾遍,給杯子裏添上三遍酒,這才下山。
回到武館的院子裏,陶洛在廊下坐著,看著空蕩蕩的院子,兀自出神。
徐建今年有了對象,就沒來陶家過除夕,而是去了女方家。臨走的時候把武館打掃得幹幹淨淨,每一扇門上都帖了對聯。對聯上的字跡各種各樣,有的隻能算工整,有的能看出一點風骨,還有的,歪歪扭扭,不忍直視。
這些都是武館學員們離開前寫的,都是一份心意,徐建也就全貼了上去。武館的房間不少,這一下子,入目都是一對對的紅色條幅,粗粗一看,倒也喜氣,隻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看了一會兒,想起來:“少了燈籠。”古色古香的院子,與燈籠更配。
譚暮青左右看看:“牆角有種竹子,家裏有紅紙,自己做?”語氣中隱含寵溺。
陶洛挽上他的手:“好。”
兩人去雜物間找來材料,再砍了幾根竹子,劈成小小的竹條製作框架,正蹲在地上折騰的時候,陶琛和顧文雅過來,聽說是做燈籠,也來了興趣,蹲下一起弄。沒一會兒就弄了個四方形的框架。
這幾天陶洛又重新拾起了刷微博的習慣,順手就拍了張照片發上去,很快就有人過來留言。看來過年無聊到守著網絡的人真不少。
“過年除了吃就是睡,還好有洛洛陪著。”
“還以為洛洛又要發美食,原來是做手工,這個好!每逢佳節胖三斤,不要再誘惑我了!”
“這是在做燈籠嗎?在哪裏做?求直播啊。”
被這麼一提醒,陶洛幹脆把武館裏的攝影器材打開,真的做起了直播。
很快房間裏陸陸續續進了不少人,一開始還以為武館這麼用功,初二就開始上課,結果看到是陶洛在直播製作紙燈籠,新年福利啊,意外之喜!
做手工的陶洛沒有練武時的英氣,顯得柔和多了,她有一搭沒一搭地和觀眾聊天,說說家常。
她今天這個嫻靜的樣子,很容易就感染到觀眾,大家說話的語氣少了歡脫,多了不少輕柔。
有人說:“現在過年沒以前熱鬧了,除了吃飯就是見親戚,然後被嘮叨一堆,洛洛,你的過年是什麼樣的?”
陶洛想了想:“我也差不多啊。”
譚暮青在鏡頭之外幫忙遞工具,手在鏡頭裏一晃而過。有人問:“給你遞東西的人是誰啊?這手看著挺漂亮的呢。”
陶洛道:“你猜。”
評論區一片“嚶嚶嚶”,有人猜是陶爸爸,有人猜是武館學員,也有人猜是女神男朋友,陶洛都笑而不語。
本來就是隨口一聊,也沒什麼人較真,陶洛平時的表現深入人心,武力值超群的她會有男朋友?畫麵無法想象。很快話題就轉到了別的方麵。
聊著聊著,天色暗了下來,陶洛的手邊不知不覺擺上了好幾個紅紙做的燈籠,譚暮青適時遞來一大包蠟燭,她一一裝進去點上,然後一手提著兩三個,輕身躍起,挨個掛在了廊簷下。
紅彤彤的燭光透過紙張,像一個個小太陽,沒有電燈的亮堂,卻帶著一股股的暖意,這樣的氛圍下,看直播的觀眾少見地忽略了陶洛幹脆利落的跳躍動作,眼神隨著不斷亮起的燈籠移動。
將自己做的燈籠掛完,又把譚暮青和父母做的也都掛上,陶洛站在鏡頭之外,看著滿院子的紅色,輕輕地笑了。
一位觀眾在屏幕上敲字:“好漂亮的院子,洛洛,如此良辰美景,你不來首歌嗎?”
陶洛沒有出現。
陸陸續續又有其他觀眾留言讓陶洛唱歌,陶洛還是沒出現,大家也不覺得煩,就看著燈籠在風中輕微搖擺,裏麵的燭火閃閃爍爍。
過了好一會,他們聽到一聲輕笑,然後是陶洛在說:“你們不餓嗎?都過飯點啦,大家節日快樂,再見。”接著,屏幕就黑了。
“……!!!”觀眾們狂敲屏幕,人呢,出來啊?我要看美人,我寧願不吃飯!
此時的陶洛巧笑倩兮,和譚暮青並排站在廊下。一盞小巧的蓮花燈掛在他們頭上,金紅色的光暈映照在兩人的臉上,明明滅滅。
譚暮青的臉漸漸靠近,貼著陶洛的臉:“過年不無聊。”
陶洛看看自己的手,某人在占自己便宜,自己竟然沒有一巴掌揮上去!
她怔愣的空檔,譚暮青又說:“和你在一起,怎麼會無聊?”
占到便宜的某人變本加厲,貼著陶洛的臉蹭了蹭:“看,你也不是光知道切磋的。”
陶洛的手終於揮了起來,落在譚暮青身上卻是輕飄飄的,嘴巴上還不服輸:“真當我舍不得打呢?”
譚暮青笑容更深:“因為,你做什麼我都會陪著你啊。”還因為,除了我,還有誰配得上你的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