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不聽話我就打你,聽話我就給你買零食——訴諸結果(1 / 2)

心理學大師的演講極大地鼓舞了年輕人,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賭一賭,也許他們想當英雄,也許他們的家境不好,想著萬一不幸身亡,家人可以領到一筆數額可觀的撫恤金。就這樣,心理學大師成功地說服了大批青年入伍。

也許有人覺得這位心理學大師厲害,一番演講就能勸服大批青年入伍,但我要說,與其稱呼他心理學大師,不如稱他為詭辯大師。因為他的那番精彩演講,犯了很多邏輯錯誤,他的話裏話外都在避重就輕,在弱化戰爭的危險性,強化入伍的好處。

首先,大師說:“如果我服兵役,上前線的概率是50%,因為還有50%的概率留在後方……”這顯然不合邏輯,因為上前線的士兵數量與留在後方的士兵數量絕不是1∶1,上前線的士兵數量肯定會多於留在後方的士兵數量,這就意味著上前線的概率遠遠高於50%。

其次,大師說:“即使上前線,我作戰的概率也隻有50%,因為還有50%的概率成為某長官的左膀右臂而留在安全區……”這又是一個天大的謊言,因為上前線作戰的士兵數量與長官左膀右臂的數量絕對不是五五開,前者數量遠遠多於後者數量。這就意味著,上前線作戰的概率遠遠大於50%。

由此可見,上戰場作戰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實際上這也是美國政府征兵的主要目的),然而卻被詭辯大師弱化成“50%的概率”,這一數據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另外,不得不說的是,詭辯大師口中的“不幸受傷”“受重傷”“不幸為國捐軀”等假設,都是在訴諸結果,雖然這些不是理想的結果,但對於上戰場的人來說,這種結果仍然是相對較好的,畢竟身亡了會得到國家的撫恤金,可以得到國家的勳章,可以成為孩子們眼中的英雄。

作為國家征兵入伍的動員大師,該心理學家的詭辯行為值得理解,但站在入伍者的角度,如果不是真心願意參軍,而是受到這位大師的忽悠,誤以為參軍真的有那麼多好處的話,那麼在無形中入伍者就扮演了“受騙者”的角色。

◎愜意的窮漢

下麵是一個早已被人熟知的故事,但它是一個訴諸結果的典型例子:

有個富人在海邊旅遊,他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窮漢,愜意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於是就和他攀談起來。

富人問:“你為什麼不出海打魚呢”

窮漢說:“打魚幹什麼?我打的魚已經夠吃了。”

富人說:“你可以打更多的魚,然後拿去賣!”

窮漢問:“賣魚做什麼呢?”

富人說:“賣魚可以換回錢,用這筆錢可以買一艘大漁船。”

窮漢問:“買大漁船幹什麼呢?”

富人說:“買大漁船可以打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到時候就可以在海邊建別墅,可以開工廠,可以成為富翁,可以懶洋洋地曬太陽了。”

心理學大師的演講極大地鼓舞了年輕人,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賭一賭,也許他們想當英雄,也許他們的家境不好,想著萬一不幸身亡,家人可以領到一筆數額可觀的撫恤金。就這樣,心理學大師成功地說服了大批青年入伍。

也許有人覺得這位心理學大師厲害,一番演講就能勸服大批青年入伍,但我要說,與其稱呼他心理學大師,不如稱他為詭辯大師。因為他的那番精彩演講,犯了很多邏輯錯誤,他的話裏話外都在避重就輕,在弱化戰爭的危險性,強化入伍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