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到我的這個譯本上麵,作一些扼要的說明:
本書是尼采假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說出他自己的哲學思想,也可以說是一本查拉圖斯特拉的說教集或者說是查拉圖斯特拉的行藏錄,又有點像聖者傳一類的書,但這位聖者並不是宗教的聖者,而且本書並不像一般宗教書那樣枯燥乏味,卻是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散文詩。
本書的主人公查拉圖斯特拉(約前7至前6世紀)為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創建人。在希臘語中稱Zoroaster,在《矰得亞吠陀》(《阿維斯陀注釋》)中稱Zarathustra,意為“像老駱駝那樣的男子”或“駱駝的駕馭者”。我國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和宋僧誌磐《佛祖統記》中譯作蘇魯支。他創立的教派主張善惡二元論,認為宇宙間有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兩種力量在鬥爭,即善神阿胡拉·瑪茲達(Ahura Mazda,希臘語作奧爾穆茲德[Ormuzd])和惡神安格拉·曼紐(Angra Mainyu,希臘語作阿利曼[Ahriman])。而火是善和光明的代表,故以禮拜“聖火”為主要儀式。公元前6世紀末大流士一世統治期間,該教被定為波斯帝國國教。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後,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該教在波斯本土始逐漸衰落。6世紀南北朝時,該教傳入我國,北魏、北齊、北周的皇帝都曾帶頭奉祀。隋唐時東西兩京都建立祆祠。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鎮江、揚州等地還有祆祠。宋以後,我國史籍不再提及。該教在我國稱為祆教、火襖教、火教、拜火教或波斯教,其宗教經典為《亞吠陀》(Avesta,又譯《阿維斯陀》)。
尼采偽托查拉圖斯特拉的大名寫成本書,未免有侵犯他人姓名權之嫌,其實本書應稱《尼采如是說》,因為他在本書中所說的大道理,跟查氏毫不搭界,乃尼采一家之言。他在《看,這個人》中寫道:“(《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部作品的基本構想是永遠回歸思想……是1881年8月誕生的……那一天我在希爾瓦普拉納湖畔的森林中散步:在距離蘇萊村不遠的一座像金字塔般聳立的巨大岩石旁邊,我停了下來,那時我萌起這個思想……如果我從那一天往下推算,算到……突然進入分娩期的1883年2月……那麼,《查拉圖斯特拉》的妊娠期算出是十八個月。”
本書的第一部是在1883年2月3日至13日在意大利熱那亞附近的拉帕洛一氣嗬成的,隻花了10天時間。這第一部完成之日,正逢瓦格納逝世於威尼斯之時。尼采接到噩耗,認為命運把“神聖的時刻”巧合在一起,在這個時刻,過去的老師死了,而尼采的“超人”誕生了。尼采晚年最具創造性的時刻就這樣開始了,這是接在天才崇拜的時代和否認的時代之後、尼采的第三個時代、創造的時代。
現在,回到我的這個譯本上麵,作一些扼要的說明:
本書是尼采假借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說出他自己的哲學思想,也可以說是一本查拉圖斯特拉的說教集或者說是查拉圖斯特拉的行藏錄,又有點像聖者傳一類的書,但這位聖者並不是宗教的聖者,而且本書並不像一般宗教書那樣枯燥乏味,卻是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散文詩。
本書的主人公查拉圖斯特拉(約前7至前6世紀)為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創建人。在希臘語中稱Zoroaster,在《矰得亞吠陀》(《阿維斯陀注釋》)中稱Zarathustra,意為“像老駱駝那樣的男子”或“駱駝的駕馭者”。我國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和宋僧誌磐《佛祖統記》中譯作蘇魯支。他創立的教派主張善惡二元論,認為宇宙間有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兩種力量在鬥爭,即善神阿胡拉·瑪茲達(Ahura Mazda,希臘語作奧爾穆茲德[Ormuzd])和惡神安格拉·曼紐(Angra Mainyu,希臘語作阿利曼[Ahriman])。而火是善和光明的代表,故以禮拜“聖火”為主要儀式。公元前6世紀末大流士一世統治期間,該教被定為波斯帝國國教。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後,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該教在波斯本土始逐漸衰落。6世紀南北朝時,該教傳入我國,北魏、北齊、北周的皇帝都曾帶頭奉祀。隋唐時東西兩京都建立祆祠。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鎮江、揚州等地還有祆祠。宋以後,我國史籍不再提及。該教在我國稱為祆教、火襖教、火教、拜火教或波斯教,其宗教經典為《亞吠陀》(Avesta,又譯《阿維斯陀》)。
尼采偽托查拉圖斯特拉的大名寫成本書,未免有侵犯他人姓名權之嫌,其實本書應稱《尼采如是說》,因為他在本書中所說的大道理,跟查氏毫不搭界,乃尼采一家之言。他在《看,這個人》中寫道:“(《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部作品的基本構想是永遠回歸思想……是1881年8月誕生的……那一天我在希爾瓦普拉納湖畔的森林中散步:在距離蘇萊村不遠的一座像金字塔般聳立的巨大岩石旁邊,我停了下來,那時我萌起這個思想……如果我從那一天往下推算,算到……突然進入分娩期的1883年2月……那麼,《查拉圖斯特拉》的妊娠期算出是十八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