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技公司——歐洲人統稱為GAFA[四大科技巨頭,穀歌(Google)、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及亞馬遜(Amazon)],這麼叫耐人尋味又恰如其分——正在撕碎保護個性的原則。它們的設備和網站破壞了隱私,它們不尊重作者的價值,對知識產權懷有敵意。在經濟學領域,它們為壟斷正名,清清楚楚地擺明了它們的信念,即競爭會破壞我們對共同利益和宏圖大略的追求。碰到個人主義最核心的原則——自由意誌——時,科技公司的行徑又有所不同。它們希望,在我們渾渾噩噩度過一天又一天時會做出的選擇,無論是大是小,都能自動化。是它們的算法提出我們該讀什麼新聞,買什麼商品,旅行走什麼路線,乃至把哪些朋友納入自己的小圈子。

很難不對這些公司及其發明創造歎為觀止,這些總是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輕鬆。但我們花在讚歎上的時間也太多了。是時候考慮這些壟斷的後果,重申在決定人類路向時我們自己的作用了。一旦跨過了某道坎——一旦我們改變了大型機構的價值觀,一旦我們放棄隱私——就覆水難收。我們無法再回頭,也無法恢複我們失去的個性。

我們這幾代人以前也經曆過類似的革命。回到多年以前,我們欣然看到就著電視共進晚餐和突然之間充斥我們廚房的名目繁多的食物:塑料包裹的奶酪片、在一層冰塊中脫穎而出的快要溢出來的比薩、一袋袋香脆的炸薯球,就像看到奇跡一般。在人類曆史上,這樣的創新似乎是劃時代的。耗時耗力的任務——購買食材,食譜中每一個枯燥乏味的步驟,以及留在鍋碗瓢盆上的汙跡——突然之間奇跡般都成了曆史。

烹調上的革命不僅僅是令人著迷。這場革命帶來了巨大的轉變,新產品將自己深深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至於我們花了好幾十年才明白,為了它們帶來的方便、效率和充裕,我們究竟付出了多少代價。這些食品確實是工程上的傑作——但工程上設計出這些是為了讓我們發胖。這些美味帶有大量的鈉,也會使身體堆積起可觀的脂肪,這正好重塑了我們的味覺,使得我們的胃口越來越難被滿足。生產這些食品需要大量的肉和穀物,激增的新興需求重塑了美國農業的實質,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惡果。農業工業化的全新體係出現了,錙銖必較的大型聯合企業將雞塞進滿是糞便的雞籠,用抗生素把這些雞塞得滿滿當當。當我們終於明白重新調整過的消費模式有什麼後果時,我們的腰圍、壽命、靈魂和這顆星球都已經受到了傷害。

與世紀中葉的食品革命類似,現在正在對知識的生產和消費進行重新排序。那些占主導地位的大公司,擾亂了我們智力上的習慣。正如納貝斯克和卡夫想改變我們吃的東西和吃東西的方式一樣,亞馬遜、臉書和穀歌也都渴望改變我們的閱讀方式和內容。最大的科技公司除了別的特征,也是這個世界上出現過的最強大的守門人。穀歌通過對信息提供某種分級製度,幫助我們對網頁排序;臉書利用自己的算法和對我們社交圈的複雜理解,推送我們看到的新聞;亞馬遜利用在圖書市場上的壓倒性優勢支配著圖書出版領域。

大型科技公司——歐洲人統稱為GAFA[四大科技巨頭,穀歌(Google)、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及亞馬遜(Amazon)],這麼叫耐人尋味又恰如其分——正在撕碎保護個性的原則。它們的設備和網站破壞了隱私,它們不尊重作者的價值,對知識產權懷有敵意。在經濟學領域,它們為壟斷正名,清清楚楚地擺明了它們的信念,即競爭會破壞我們對共同利益和宏圖大略的追求。碰到個人主義最核心的原則——自由意誌——時,科技公司的行徑又有所不同。它們希望,在我們渾渾噩噩度過一天又一天時會做出的選擇,無論是大是小,都能自動化。是它們的算法提出我們該讀什麼新聞,買什麼商品,旅行走什麼路線,乃至把哪些朋友納入自己的小圈子。

很難不對這些公司及其發明創造歎為觀止,這些總是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輕鬆。但我們花在讚歎上的時間也太多了。是時候考慮這些壟斷的後果,重申在決定人類路向時我們自己的作用了。一旦跨過了某道坎——一旦我們改變了大型機構的價值觀,一旦我們放棄隱私——就覆水難收。我們無法再回頭,也無法恢複我們失去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