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小和尚與慧一個頭相近,想來也就**歲,段铖心下微喜,想這次總能問出,於是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敢問小師父法號?”
小和尚見他打著合十禮,又口宣佛號,眼睛一滴溜,將他細細看過,回禮道:“小僧子辛,施主又是何人?”
段铖拖著下巴一想,道:“哦?你這麼小便是子輩嗎?剛才守門的僧人應該比你大許多,他還是覺字輩!我是慧一大師的徒孫,原來你和我是一輩。”少 林寺此番輩分正至“慧智子覺”,是以段铖有此質疑。
子辛摸了腦門,道:“境緣無好壞,好壞起於心;修行無先後,先後始於悟!你當真是慧一師祖的徒孫嗎?”
“境緣無好壞,好壞起於心”本是引自佛經,不想這小和尚脫口而出,竟而還自組一句,正解段铖問話,恰到好處,讓段铖不由咋舌:“少林寺藏龍臥虎 ,不可以貌取人。”他恭謹了三分,回道:“正是,如假包換。”
子辛雙手合十,斂目凝神而歎:“師祖榮登極樂,可謂行果!哎!可惜了,小僧是最喜歡師祖的”
子辛引經據典時儼然如高僧一般,可畢竟是個小孩,慨歎慧一逝去,又顯出那份幼嫩,正被段铖觀得,於是道:“你也不必難過,倒是我有些事情要向小 師父請教。”
子辛一鼓眼,道:“小師父嗎?不是該叫師兄嗎?有事就問吧。”
段铖無法,道:“是,小師兄!你既是子輩,當聽過慧永師祖吧?”
話音剛落,子辛臉色已變,支支吾吾道:“小僧哎!說不得!”言語間,便要離去。
段铖連忙攔下,心想直問定是不行,於是以言相激,道:“哦,我明白了。小師兄恐怕不是說不得,而是不曉得吧,畢竟就是個小孩子嘛。”言語間,佯 作蔑狀,朝子辛上下逡巡。
子辛吃激,嘟起小嘴,道:“出家人不打誑語,知為知,不知為不知,小僧沒有說謊…這,哎,反正你問破天,小僧還是說不得”
段铖見他一副為難卻又堅定的神情,心知他不會吐露真相,略一思量,道:“哎!真是的,枉師爺爺讓我來找小師兄,說你雖小,卻有小菩薩心腸,可是 …哎…竟是師爺爺錯看了”
子辛滿心狐疑望著段铖,問:“師祖讓你來問小僧嗎?可是他為何不自己告知?”
段铖見子辛上鉤,心中連番道:“師爺爺,我非有心欺騙,事急從權,您和佛祖一定要原諒我,罪過罪過!”一陣懺悔,才幹咳一聲,道:“師爺爺是這 般說的,他交代此事時已是氣弱,所以才把這重擔交給你嘍。”
子辛見段铖言語誠懇,左右權衡良久,一咬牙道:“既是師祖之命,小僧自不可違拗。不過…你自己知道就好,不要告知他人你去後山正倚峰,慧永前輩 就在那。”言畢,將行路匆匆比劃,便埋頭離開。
段铖依著子辛所示,去往正倚峰,心中卻是嘀咕:“子辛很懂規矩,為何稱慧能為前輩?他不是師爺爺的師弟嗎?”
正倚峰乃是少室後山一座孤立小峰,地勢平緩,剛及峰腳,便見一茅屋挺立,段铖心頭一喜,快步而去。
“砰砰”、“哢嚓”、“砰砰”、“哢嚓”兩個聲音交錯而出,不急不緩,不偏不倚,正是砍柴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