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國工程幾乎都是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傑作,已經創造出難以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僅以高速鐵路為例,2008年中國高速鐵路營業裏程為672公裏,僅占鐵路營業裏程的0.8%,占鐵路客運量的0.5%;到2017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裏程已經達到2.5萬公裏,占鐵路營業裏程的19.7%;截至2017年9月30日,中國高鐵動車組累計發送旅客突破70億人次,高鐵動車組已成為國人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這極大地顯示了高鐵的正外部性和溢出效應,如為旅客節約了難以計算的時間成本,從根本上改變了內陸地區的區位劣勢,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換速度,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全國經濟一體化等。從經濟學的視角來看,建設這些標誌性的大國工程,盡管工程的設計者、建設者都付出了極大代價和艱辛勞動,但其符合公共投資長期邊際成本趨於零的規律,功在當代,惠及後世。
中國高鐵革命的意義早已超過美國的鐵路革命,當時美國總人口不足1億人,而今天中國總人口已近14億人。如果說美國的鐵路革命是美國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標誌,那麼中國的高鐵革命則是中國進入世界強國時代的重要標誌。
三、中國進入全麵創新時代
我們有幸見證前所未有的偉大科技創新時代。我和我的研究團隊對科技實力的宏觀研究表明:2000年中國科技實力(核心指標包括:投入指標,即研發支出;產出指標,如本國居民發明專利申請量和科學論文發表數)占世界比重為3.99%,美國比重(25.63%)是中國的6.42倍;2010年中國的比重上升至15.78%,與美國比重(22.64%)的相對差距已經縮小,美國是中國的1.44倍;2015年中國比重上升至24.17%,美國的比重則下降至19.66%。從科技實力上看,進入新世紀後,中國僅用15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對美國的趕超。從世界科技前沿來看,中國在加速追趕美國等發達國家,在高速鐵路、特高壓輸電、巨型跨海大橋等重大工程方麵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僅在國內打造大國工程,而且已經開始走向世界。
這充分體現了兩種中國獨特的創新機製:一是自下而上的基於市場機製的市場創新、科技微創新,反映在企業對研發的直接投入和發明專利“雙增長”;二是自上而下的基於國家科技發展戰略需求的重大工程創新,舉全國之力辦全國大事,反映在國家重大工程和項目數“雙增長”。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補充的,不是相反的而是同向同行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不僅在科技實力上會超過美國,而且在重大工程上也會超過美國。中國步入世界科技強國之列的速度遠超人們的預想。
這些大國工程幾乎都是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傑作,已經創造出難以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僅以高速鐵路為例,2008年中國高速鐵路營業裏程為672公裏,僅占鐵路營業裏程的0.8%,占鐵路客運量的0.5%;到2017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裏程已經達到2.5萬公裏,占鐵路營業裏程的19.7%;截至2017年9月30日,中國高鐵動車組累計發送旅客突破70億人次,高鐵動車組已成為國人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這極大地顯示了高鐵的正外部性和溢出效應,如為旅客節約了難以計算的時間成本,從根本上改變了內陸地區的區位劣勢,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換速度,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全國經濟一體化等。從經濟學的視角來看,建設這些標誌性的大國工程,盡管工程的設計者、建設者都付出了極大代價和艱辛勞動,但其符合公共投資長期邊際成本趨於零的規律,功在當代,惠及後世。
中國高鐵革命的意義早已超過美國的鐵路革命,當時美國總人口不足1億人,而今天中國總人口已近14億人。如果說美國的鐵路革命是美國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標誌,那麼中國的高鐵革命則是中國進入世界強國時代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