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用風餐露宿的一個季節, 走過手機短信的一個按鍵(1 / 1)

【後記】

用風餐露宿的一個季節,

走過手機短信的一個按鍵

這本書,是寫給一個時代的情歌,也是寫給一個時代的挽歌。除了絕對而徹底的懷舊主義者之外,還有幾個人像我一樣始終在鬥轉星移的光影交錯裏,永遠流連在那個泛黃的時代而不肯前行呢?

我讀詩,有時會用三五天的時間消磨一首三五行的小詩,有時也會用一個沒有紅茶的下午翻遍一部厚厚的詩集,因此竟會感覺時間忽快忽慢,懸殊如天壤,如讀詩與不讀詩的人。

極少的時候,我也會自己寫上幾行,但隨寫隨丟,不但沒有讀者,連自己都被自己忘記。我認同本雅明的觀點,古典詩歌的光環已經摔碎在水泥大道上,詩歌忽然變成了一種私人語言,不複為傳播而存在。那天因寫這本書而翻查資料,無意中翻出多年前的幾行詩句。令我驚奇的是,它們至今看來居然像是昨天寫就的——那種感覺簡直有點毛骨悚然,究竟是時光真的不曾流逝,抑或是我,真的被禁錮在了一段時光的牢獄裏:

房間裏空無一人,

隻有日記的聲音,說給羊皮紙和羽毛筆:

我選擇新左而非自由主義,

選擇拉斐爾前派而非波洛克之後,

我知道十四行有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亞兩種,

卻讀不懂《荒原》,更不明白

四月為什麼殘忍。

即便如今光環破碎,謎語連篇,

我隻留心史留斯高地上精靈的呼喚。

就讓驛馬來傳遞我的聲音——如果可能,

用風餐露宿的一個季節

走過手機短信的一個按鍵。

蘇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