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報·春
前言
維·比安基,蘇聯著名的兒童科普作家和兒童文學家,其最著名的代表作《森林報》流傳廣泛,暢銷60多個國家,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比安基自幼與飛禽走獸朝夕相伴。去動物博物館看標本,隨父親上山打獵,跟家人到鄉村居住等等,都是他喜歡做的事。他還從做自然學家的父親那裏學到了如何觀察、記錄大自然的種種事物和變化,由此積累了大量關於自然界故事的素材。
27歲時,比安基著手創作《森林報》。他把大自然中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的日常生活,用輕快的筆調寫成了生動活潑的故事情節,發表在他主持的《新魯濱孫》雜誌的森林專欄上,這就是《森林報》的前身。1927年,《森林報》結集出版,深獲廣大少年朋友的喜愛。此後,比安基精益求精,不斷修訂、豐富《森林報》的內容。
《森林報》是一本開闊視野的讀物,是世界科普文學中的經典。書中有草長鶯飛,有四季輪回,其中那些關於花木鳥獸的瑰麗傳說更是讓人沉醉:春天的第一批花兒從枝頭垂下;狐狸施計搶走了獾的洞穴;鬆鼠為存儲過冬的糧食,把蘑菇晾在樹枝上;叢林中的白樺、白楊和雲杉為爭奪地盤展開大戰;雪地裏的痕跡能告訴你曾經發生的驚險故事……那些叢林裏、田野中,既有溫馨感人的互助,也充滿了驚心動魄的交鋒。風情萬種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筆觸下,也像人類一樣有著悲歡離合,喜怒愁苦。當然,原作由於成書年代較早,受時代局限,雖然也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但當時津津樂道的狩獵等行為,部分已經不再適合現下的環保理念了。
我國很早就引進、翻譯了《森林報》,至今已形成多個版本。客觀地說,這些版本各有特色,但總有些不足之處:或是對科學知識的考訂不夠嚴謹,或是內容敘述簡單照搬蘇聯地區的情況而不利於中國孩子理解。因此,我們力圖打造一套更完美,也更適合於中國孩子閱讀的《森林報》。編者站在嚴謹認真的角度,考慮到中國讀者的現實情況,重新對原文進行了編譯,在充分保留原著內容和特色的前提下,力求故事性更強,行文更輕鬆流暢,以保證廣大小讀者有更強烈的美文閱讀享受。而已有版本中出現的動植物名稱、習性等知識點不確之處,我們也認真地逐一考訂、更正。同時,我們還特邀資深畫手為本書配上了生動逼真的精美插畫,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全方位的愉悅感,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更進一步的,我們希望這套書不僅能給讀者以視覺的享受,還能給以心靈上的觸動。唯願讀者放下這本書後,自己也走進大自然,去重拾那份和諧與快樂。
聽,遠處傳來鳥兒婉轉的鳴叫;那窣窣的腳步聲,是什麼動物在走近?噓,悄悄的,不要打擾它們的自在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