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區塊鏈:代碼之治》是這方麵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嚐試。該書指出,區塊鏈需要被監管,也可以被監管,這也與我一直主張的觀點相吻合。更為重要的是,區塊鏈本身就可以用於監管和法律領域。區塊鏈之所以能夠創造偉大的價值,原因在於區塊鏈不僅僅是一種提升生產力的技術,而是深入到了規則即生產關係的層麵,給利益的分配機製帶來了變化,從而對生產關係產生巨大的顛覆,給監管和法律係統帶來重構。所以,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場景實際上是在政府的監管領域,區塊鏈能夠化身為法律,帶來法律執行效果和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對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進行了公開宣判,首次對采用區塊鏈技術存證的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予以確認。本案的案情並不複雜,原告發現被告未經授權在網站上轉載其作品,侵害其信息網絡傳播權,遂起訴到法院。值得關注的是,原告在向法院舉證存在侵權行為時,沒有采用傳統的公證處公證,而是使用了基於區塊鏈的電子存證技術。杭州互聯網法院在一審判決中,認可了這種存證方式,甚至更進一步在判決中較為全麵地闡述了區塊鏈電子存證的技術細節,提出了司法上判斷是否應當予以采納的初步標準。這一判決表明了司法界在麵對新技術時包容開放但又不失慎重的態度,在全國尚屬首例,在世界範圍內也是較為領先的。未來,預計基於區塊鏈的電子存證將會在司法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區塊鏈將更為深入地應用到司法領域,成為代碼改變法律的先驅。
我認為,代碼和法律的關係存在著兩個遞進的層麵。第一個層麵是用代碼表達既有的國家法,也就是code as law。在這一層麵上,代碼是一種工具,用於表達、轉化現有的國家法、成文法、製定法。代碼可以界定、解釋和執行現有的法律,從而提高法律執行的效率。目前的監管科技也剛發展到這個階段,運用各種技術工具,收集並分析數據、自動執行監管措施,提高監管的效果和效率。在此過程中,區塊鏈以其獨特的技術特征,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監管區塊鏈:代碼之治》對此的論述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
第二個層麵是更為深刻的層麵,是指代碼本身就成為法律,即真正意義上的code is law。網絡空間的高速發展,伴生了許多沒有法律規製、法律無法強製或者來不及強製的場景,在這些情形下,代碼直接成為最高的權威,代替法律成為網絡空間中的最高社會規範。這個層麵與區塊鏈更加密不可分,因為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征,通過區塊鏈可能實現不經政府直接在各主體之間達成共識,並得到強製執行。盡管這一前景還沒有成為現實,但《監管區塊鏈:代碼之治》對此的思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閱讀。
《監管區塊鏈:代碼之治》是這方麵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嚐試。該書指出,區塊鏈需要被監管,也可以被監管,這也與我一直主張的觀點相吻合。更為重要的是,區塊鏈本身就可以用於監管和法律領域。區塊鏈之所以能夠創造偉大的價值,原因在於區塊鏈不僅僅是一種提升生產力的技術,而是深入到了規則即生產關係的層麵,給利益的分配機製帶來了變化,從而對生產關係產生巨大的顛覆,給監管和法律係統帶來重構。所以,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場景實際上是在政府的監管領域,區塊鏈能夠化身為法律,帶來法律執行效果和效率的革命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