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早上,喬治先在當地的咖啡館門口轉悠了一會兒,然後就回到了酒店的房間,因為自己煮咖啡能省下4美元。而這個晚上,他損失了40個價值5美元的籌碼,眼睛都沒眨一下。他甚至還給了發牌員一個籌碼,隻是為了犒賞對方的友好態度。
這是怎麼回事?
說到從人身上撈金,賭場可謂是個中佼佼者,我們以此為開頭,似乎有點兒不太厚道。但不管怎樣,喬治的經曆還是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能夠一窺自己也會犯的那些心理錯誤,即便有些時候,它的發生並非蓄意而為。
下麵列出的幾點因素,正是賭場中迷亂的燈光打在地板上時所耍的心機。在接下來的幾章裏,我們還會進一步探討這其中涉及的細節部分。
心理賬戶。喬治很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從那天早上他為了省錢而決定自己煮咖啡就可以看出來)。然而,他卻若無其事地在賭場消費了200美元。這種反差的發生,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下意識地將賭場裏的消費算在了另一個不同於咖啡消費的“心理賬戶”中。掏出錢,將錢換成一個個塑料籌碼,自此,他便開設了一項“娛樂”賬戶,與此同時,其他支出仍然被計在類似“日常開支”的項目內。這一伎倆讓他覺得,在賭場裏花掉的錢不同於買咖啡所需要的錢,但實際上,這兩種花費都源自同一賬戶:“喬治的錢”。
免費的代價。免費停車和免費飲料,這些都讓喬治興奮不已。的確,他沒有直接為此付費,但是這些“免費的”東西讓喬治以一種愉悅的心情進入了賭場,也影響了他的判斷。實際上,這些“免費的”事物,壓榨出的代價反而更高。或許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都是不要錢的,但免費通常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我們為之付出代價。
付款之痛。當喬治拿著那些五顏六色的籌碼去賭博或支付小費時,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花錢。他覺得自己好像在玩一個遊戲。每個籌碼的離去,並沒有讓他感受到金錢的流失,而正是由於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在消費,他也就沒有特別在意自己所做的選擇,更不用說意識到隱含其中的深意了。消費塑料籌碼的感覺不像手裏拿著鈔票錢幣那般真實,所以他才會不斷地花錢。
相對性。喬治給服務生的那5美元小費(對方給他端來了免費飲料)和從自動櫃員機取款時所產生的3.5美元手續費,看起來似乎和21點牌桌上那些成堆的籌碼或是從自動櫃員機裏取出的200美元沒有什麼可比性。那些都是小錢,喬治以相對的觀點去看待它們,也就更容易放任自己消費。但與此截然不同的是,當天早上,咖啡館裏售價4美元的咖啡,同酒店房間裏自己動手不要錢的咖啡,他會覺得相差甚多而不願去花那個錢。
當天早上,喬治先在當地的咖啡館門口轉悠了一會兒,然後就回到了酒店的房間,因為自己煮咖啡能省下4美元。而這個晚上,他損失了40個價值5美元的籌碼,眼睛都沒眨一下。他甚至還給了發牌員一個籌碼,隻是為了犒賞對方的友好態度。
這是怎麼回事?
說到從人身上撈金,賭場可謂是個中佼佼者,我們以此為開頭,似乎有點兒不太厚道。但不管怎樣,喬治的經曆還是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能夠一窺自己也會犯的那些心理錯誤,即便有些時候,它的發生並非蓄意而為。
下麵列出的幾點因素,正是賭場中迷亂的燈光打在地板上時所耍的心機。在接下來的幾章裏,我們還會進一步探討這其中涉及的細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