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征服塞班、關島、提尼安 8.勝利的啟示
美軍雖然取得了海戰的勝利,但對斯普魯恩斯的指揮,頗有些爭議,米切爾和一些航母大隊的司令,對他拒絕了6月18日西進接敵的請求,意見很大,覺得日軍主力艦隊近一年來首次出現應戰,以美軍優勢兵力竟然未能將其消滅,讓其逃脫。誠然,塞班島登陸的美軍得到了有效的掩護,但以第58特混編隊這樣一支具有極強攻擊威力的航母編隊,僅僅充當守護者的角色,實在是極大的浪費。但作為戰役總指揮的斯普魯恩斯在當時隻知道日軍有兩支艦隊正在向塞班島逼近,具體位置並不清楚,因此他命令米切爾先東撤,首先消除岸基航空兵的威脅,待天亮後再回頭攻擊日軍艦隊,從謹慎持重這一點而言,無可厚非。當然如果18日晚按照米切爾的請求西進接敵,戰果會較大,但斯普魯恩斯根據當時並不完備準確的敵情資料,作出先東撤的決定,雖然保守一些,卻不能過於苛求。
戰後,斯普魯恩斯對戰役的指揮進行了反思,對於因掩護登陸灘頭行動而過於拘謹,感到有些遺憾,這是他本人對自己要求較高,並不能看作是他的失誤。
另外,有些人認為艦隊的主要任務是消滅敵方艦隊,像第58特混編隊這樣的航母編隊更是不應為登陸灘頭所束縛,應尋找敵軍航母艦隊決戰,提出這一看法的人,事實上本身還沒有擺脫陳舊傳統的“海上總決戰”思想,斯普魯恩斯則是將確保登陸戰役的勝利作為戰役首要任務,而不是消滅敵方艦隊,這體現了他徹底否定“海上總決戰”的戰術思想,取得了在大規模兩棲登陸戰役中使用海軍主力艦隊的成功經驗,由此得到了海軍總司令金上將和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的充分肯定,那些因此指責斯普魯恩斯的人應該說是並不確切,《孫子兵法》雲:“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也就是說謹慎持重是戰術思想的原則,先立於不敗之地,再求勝利之道,在決定戰爭進程的決戰戰役中,是絕對必要的。
美軍作戰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偵察不夠得力,無論無線電測向,還是飛機偵察,都未能及時發現日軍艦隊,一直到19日下午才發現日軍艦隊,而且位置還有些出入,導致了出擊的飛機航程過遠,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美軍此戰中,最成功的當數潛艇部隊,從13日起就多次發現了日軍艦隊的活動,並及時報告,使美軍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部署調整和必要的臨戰準備,而且在日軍利用艦載機航程遠的優勢發動攻擊時,一舉擊沉了日軍兩艘3萬噸級的大型航母,要知道當時日軍3萬噸級的大型航母總共才不過3艘,特別是擊沉了小澤的旗艦“大鳳”號航母,使日軍的指揮一度出現了混亂,為美軍的反擊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馬裏亞納海空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