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換種說法:“那位穿黑色運動服、戴眼鏡的先生,能不能過來扶我一把?”相信我,被點名的那位十有八九會伸出援手。因為你的請求對象很明確,指令也很具體,就算對方還沒想好是否要幫你,至少也會走過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這就為你贏得了溝通解釋的機會。
由此可見,溝通要有效率,就要避免使用模棱兩可的語句,讓別人“猜謎”。寫作時,也要注意措辭的準確、表達的嚴謹,不要含混不清,讓人雲裏霧裏;也不要使用多義詞、雙關語,那樣容易引起歧義。
美國哲學教授、著名邏輯學家D.Q.麥克倫尼曾分享過一個案例,從中可以看出,語意不清在生活中會讓人哭笑不得,甚至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一條林間小徑的路口豎了一塊路牌,上麵寫著:熊向右。你可以理解為,這是提醒旅行者不要向左,要向右邊走;也可以理解為,這是想提醒路人,在右邊的路上有一隻灰熊,請大家不要向右走。兩種理解都成立,但意思完全相反。
要避免造成歧義,設立路牌的人應該盡可能清楚地表明本意,比如換成如下說法:“向左走,不要向右走,那裏有熊出沒。”
寫作時表達要明確,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複雜的事情簡單說,簡單的事情說完整。
除非是寫研究報告,我們分析事物,沒有必要事無巨細麵麵俱到。越是複雜的事情,越要學會說要點、做提煉,讓讀者了解主要矛盾、中心思想。當你說得太多、太細,讀者往往看到後麵忘了前麵,不知道哪個是重點。
複雜的事情要簡單說,簡單的事情則要注意有沒有遺漏,是否說完整了。
每個人都有認知盲點,一件事你覺得大家都知道,一句話你覺得很好理解,也許恰好就有讀者不知道、理解不了。所以該介紹背景情況的,最好不要用“想必大家都知道……”一筆帶過;提到某些概念或原則,哪怕你覺得是常識,三言兩語解釋一下會更好,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讀者能領悟你沒有直接表達的意思。
第二,慎用雙重否定。
漢語中的雙重否定,比如,“沒有一個人不說她很優秀”,“我不是不想去”,“你可千萬別不來啊”有表達肯定、強化語氣等功能,但也容易造成困擾,因為表麵上聽起來是否定,其實是表達肯定的意思,理解起來有點兒繞。
對邏輯論證來說,最重要的是清晰,而當肯定命題與否定命題夾雜在一起時,很容易產生混淆。為了避免歧義,寫文章時最好直接表達本意。比如,“我非常想去”,“你一定要來啊!”是不是幹脆利落多了?
請記住,否定命題有它的優勢,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根據具體場景和需求,謹慎使用。比較一下,“這真是一個糟糕的決定!”聽起來是不是很嚴厲?而“這樣做不是不可以,但……”,語氣就比較委婉。
如果你換種說法:“那位穿黑色運動服、戴眼鏡的先生,能不能過來扶我一把?”相信我,被點名的那位十有八九會伸出援手。因為你的請求對象很明確,指令也很具體,就算對方還沒想好是否要幫你,至少也會走過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這就為你贏得了溝通解釋的機會。
由此可見,溝通要有效率,就要避免使用模棱兩可的語句,讓別人“猜謎”。寫作時,也要注意措辭的準確、表達的嚴謹,不要含混不清,讓人雲裏霧裏;也不要使用多義詞、雙關語,那樣容易引起歧義。
美國哲學教授、著名邏輯學家D.Q.麥克倫尼曾分享過一個案例,從中可以看出,語意不清在生活中會讓人哭笑不得,甚至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一條林間小徑的路口豎了一塊路牌,上麵寫著:熊向右。你可以理解為,這是提醒旅行者不要向左,要向右邊走;也可以理解為,這是想提醒路人,在右邊的路上有一隻灰熊,請大家不要向右走。兩種理解都成立,但意思完全相反。
要避免造成歧義,設立路牌的人應該盡可能清楚地表明本意,比如換成如下說法:“向左走,不要向右走,那裏有熊出沒。”
寫作時表達要明確,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複雜的事情簡單說,簡單的事情說完整。
除非是寫研究報告,我們分析事物,沒有必要事無巨細麵麵俱到。越是複雜的事情,越要學會說要點、做提煉,讓讀者了解主要矛盾、中心思想。當你說得太多、太細,讀者往往看到後麵忘了前麵,不知道哪個是重點。
複雜的事情要簡單說,簡單的事情則要注意有沒有遺漏,是否說完整了。
每個人都有認知盲點,一件事你覺得大家都知道,一句話你覺得很好理解,也許恰好就有讀者不知道、理解不了。所以該介紹背景情況的,最好不要用“想必大家都知道……”一筆帶過;提到某些概念或原則,哪怕你覺得是常識,三言兩語解釋一下會更好,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讀者能領悟你沒有直接表達的意思。
第二,慎用雙重否定。
漢語中的雙重否定,比如,“沒有一個人不說她很優秀”,“我不是不想去”,“你可千萬別不來啊”有表達肯定、強化語氣等功能,但也容易造成困擾,因為表麵上聽起來是否定,其實是表達肯定的意思,理解起來有點兒繞。
對邏輯論證來說,最重要的是清晰,而當肯定命題與否定命題夾雜在一起時,很容易產生混淆。為了避免歧義,寫文章時最好直接表達本意。比如,“我非常想去”,“你一定要來啊!”是不是幹脆利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