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楨在《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一文中說:“月、露、風、雲、花、鳥乃是大自然的一種語言,從這種語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質,即自然規律……物候就是談一年中月、露、風、雲、花、鳥推移變遷的過程。”

而我這本小書的觀察點,最終放在了我平日最喜愛的花草和它們帶來的生活中的小而有趣的事上,這是我觀察四季流轉最好的角度。兒時老房子背後的山上的植被,上海的家的樓下花園裏的花草樹木,書房、案頭的瓶子中的插花,餐桌上的蔬菜、茶點,盤中的水果,無一不隨著季節的更迭而變化。遊蘇州的可園,看到入口的門楣上刻著“四時風雅”四個字。當年的園林設計師有心把水榭造在湖邊荷花的下風處,夏日的風吹來,水榭上的賞荷人便浸身於一片荷香中,頗得四時的精妙意趣。在我看來,風雅便是拋棄世俗名利之心,以平和細膩之心去感知自然、感知天地——賞時令風景,吃時令食物,飲時令茶,折時令花草入室,感受季節流轉之美。

小時候最喜歡看植物圖譜,最初的啟蒙讀物是《本草綱目》和從老人家手裏偶然得到的一本《赤腳醫生手冊》。看到裏麵中草藥的名字、圖譜,會格外癡迷,去想象它們長在山林中的樣子。長大後又陸續收集了日本細井徇的《詩經名物圖解》、毛利梅園的《梅園百花畫譜》,更加愛不釋手。在習畫過程中,我也最喜歡描畫自然界中植物的線條,因此雖然已經丟下畫筆多年,隻在近年揀回一星半點兒工筆和書法基礎,我依然選擇勇敢地拿起畫筆,親自為這本講述節氣的冊子配上插圖,以解心頭之癢,以傳遞對待這些花草的誠意。

當然,這本書的內容,隻是一個平常人在成長、生活中的個人觀察與體驗,如若令你從中領略到些許四時草木之美,並願意去發掘隱藏在背後關於“天人合一”的更豐富、更有趣的思考,便不枉我近一年時光的筆耕不輟。

竺可楨在《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一文中說:“月、露、風、雲、花、鳥乃是大自然的一種語言,從這種語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質,即自然規律……物候就是談一年中月、露、風、雲、花、鳥推移變遷的過程。”

而我這本小書的觀察點,最終放在了我平日最喜愛的花草和它們帶來的生活中的小而有趣的事上,這是我觀察四季流轉最好的角度。兒時老房子背後的山上的植被,上海的家的樓下花園裏的花草樹木,書房、案頭的瓶子中的插花,餐桌上的蔬菜、茶點,盤中的水果,無一不隨著季節的更迭而變化。遊蘇州的可園,看到入口的門楣上刻著“四時風雅”四個字。當年的園林設計師有心把水榭造在湖邊荷花的下風處,夏日的風吹來,水榭上的賞荷人便浸身於一片荷香中,頗得四時的精妙意趣。在我看來,風雅便是拋棄世俗名利之心,以平和細膩之心去感知自然、感知天地——賞時令風景,吃時令食物,飲時令茶,折時令花草入室,感受季節流轉之美。

小時候最喜歡看植物圖譜,最初的啟蒙讀物是《本草綱目》和從老人家手裏偶然得到的一本《赤腳醫生手冊》。看到裏麵中草藥的名字、圖譜,會格外癡迷,去想象它們長在山林中的樣子。長大後又陸續收集了日本細井徇的《詩經名物圖解》、毛利梅園的《梅園百花畫譜》,更加愛不釋手。在習畫過程中,我也最喜歡描畫自然界中植物的線條,因此雖然已經丟下畫筆多年,隻在近年揀回一星半點兒工筆和書法基礎,我依然選擇勇敢地拿起畫筆,親自為這本講述節氣的冊子配上插圖,以解心頭之癢,以傳遞對待這些花草的誠意。

當然,這本書的內容,隻是一個平常人在成長、生活中的個人觀察與體驗,如若令你從中領略到些許四時草木之美,並願意去發掘隱藏在背後關於“天人合一”的更豐富、更有趣的思考,便不枉我近一年時光的筆耕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