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路風雲 1.(1 / 3)

第一章 南路風雲 1.

在莫斯科會戰和蘇軍冬季反攻勝利後,蘇德雙方都急需休整。德軍更是精疲力竭,漫長的蘇德戰線相對沉寂下來。但是雙方都在厲兵秣馬,準備更大規模的決戰,以奪取戰爭的主動權。

斯大林格勒戰役以蘇軍勝利而宣告結束,德軍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曆時180天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震驚了世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從此,德軍一蹶不振,希特勒也開始走下坡路了。

在蘇德戰場上,出現了有利於蘇軍在寬大正麵上展開進攻的條件。西南方向上的情況對蘇軍最為有利,因為德軍在那裏的防線已被蘇軍摧毀。

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是蘇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對德軍的防線構成巨大的威脅。雙方都向庫爾斯克集結兵力,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必不可免。

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襲蘇聯,一路勢如破竹。截至7月4日,德軍在南路推進了300-350公裏。截至7月10日,德軍在中路幾乎占領了白俄羅斯的全部領土,向前推進了450-600公裏。德軍在北路向前推進了400-450公裏,進逼蘇聯的西北重鎮列寧格勒。蘇聯喪失了立陶宛、拉脫維亞和俄羅斯聯邦的部分領土。

德軍在侵蘇戰爭前期達到了希特勒預想的目的,給蘇軍以極大的震懾,閃擊戰初戰告捷。

在德軍中路,7月底,斯摩棱斯克城周圍的戰鬥進入了拉鋸戰階段。雖然蘇軍最終沒能收複斯摩棱斯克,沒能守衛住莫斯科前麵的“最後一道大門”,但是,卻把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牽製在這一地區達兩個月之久,極大地延緩了德軍對莫斯科的進攻速度,且消耗了德軍裝甲兵團的戰鬥力,使得德軍“裝甲閃擊”的戰車第一次在蘇軍陣地前拋錨。

在德軍北路,到9月初,列寧格勒與蘇聯其他地區的鐵路聯係中斷,德軍突入拉多加湖南岸,占領什利謝爾堡,完成了對列寧格勒的陸上封鎖。之後,德軍開始收緊夾住列寧格勒的巨鉗,用大炮轟擊,用飛機轟炸,企圖以此來消磨蘇聯人的抵抗決心。

在德軍南路,由於德軍南方集群大的合圍已經形成,很多蘇軍失去了有效的補給。至9月中旬,基輔附近的形勢惡化了,很多蘇軍西南方麵軍的主力部隊被德軍南方集群分割包圍。

9月19日,德軍南路攻陷了烏克蘭首府基輔。據西方史學家記載,在被希特勒稱之當時“世界上史無前例的最大戰役”——基輔戰役中,蘇軍4個集團軍被圍殲,65.5萬名指戰員被俘虜。

整個蘇聯陷入危急之中,而德國的戰車仍在隆隆地駛向莫斯科。一場猛烈的“台風”刮來,保衛莫斯科的戰役開始了。

9月30日,希特勒親自簽發了進攻莫斯科的軍事行動計劃,此計劃的代號為“台風”。進攻的德軍不顧損失慘重,瘋狂推進。

10月13日,被德軍包圍的蘇聯3個集團軍經過英勇抵抗,大部被殲,餘部退守莫紮伊斯克防線,有的在敵後展開了遊擊戰。

至此,希特勒的“台風”計劃的第一階段行動完成,莫斯科的第一道防線被德軍鐵甲衝開了一道可怕的缺口。

從10月13日起,通往莫斯科所有重要作戰方向幾乎都開始了激烈的戰鬥。10月底,希特勒集中51個師,包括13個坦克師和7個摩托化師的兵力,再次強攻莫斯科。這時候,整個莫斯科成了一座與德軍拚搏的大軍營。

德軍在最初的幾天頻頻得手,以不快不慢的速度向莫斯科逼近。隨著德軍的逼近,蘇軍的抵抗也越來越頑強,常常是打得整營、整團不剩一個人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