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序 曆史也可以這樣寫
——著名清史專家李治亭為《兩個女人 一個清朝》作序
清朝以其三百餘年(含入關前)的漫長歲月,繪製出一幅絢麗多彩的曆史畫卷,讓人目不暇接。清史如同一座寶庫,存儲了無盡的文化寶藏;既有治國之經典,也有人生之百態;既有戰場上千軍萬馬的疾馳與廝殺,也有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鬥智,更有滿、蒙、漢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展示國家空前“大一統”的雄姿盛容……
清史在沉寂了數十年之後,至改革時期大放光彩:它以洶湧澎湃之勢,席卷學術界,研究熱潮迭起,持久而不衰,以顯出清史的浩瀚與魅力!
改革開放催生出學術文化的多樣性。闡釋清史,也是名目繁多,花樣翻新。諸如“正說”、“實說”、“戲說”、“講壇”之類,都是近三十年來的“發明創造”。可惜,徒有其名,未必真實可信。當然,最壞的做法,莫過於“戲說”,公開把清史當兒戲,以此來娛樂大眾。影視、小說、戲劇等,紛紛界入清史,推波助瀾,把清史演繹得真假不辨,多屬“史盲”一類的胡說八道。
一言以蔽之,現今文藝界與學術界的極壞風氣,以虛假的胡編濫造,充斥著唯心的胡言亂語,搞亂了人心,其危害之大,莫此為甚!
擺在讀者麵前的這部多卷本的新書《兩個女人 一個清朝》,是女作家郭厚英的新作。這個書很特別,與眾不同。它不是論證式的學術專著,也不屬於曆史小說。那麼,它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清史書呢?依我的看法,此書是一部集描寫、敘事與議論為一體的新清史。換言之,它具有學術的思辨,又具有小說的人物形象與環境的描寫。將此兩方麵有機地融為一體,構成一部形象化的清史。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女性。據她在“引言”中自述:她是以一個女人的眼光,寫出她對清史的感悟。她說:“女子寫東西則往往隻憑直感。”照此說來,本書應是作者“直感”清史的麵麵觀吧!
無論文藝創作,還是學術著作,都必須遵循一條基本原則:這就是真實性。對於史學著作而言,真實性永遠是第一位的,舍此,曆史就會被扭曲或不複存在。文藝作品不是曆史,無論真人真事,但它所描寫的生活必須是真實的。這就是說,離開了真實的生活,胡編濫造,這類作品必敗無疑!故史學與文藝作品兩者形式不同,但其本質即真實性卻是一致的。
恪守真實性的原則,就要堅持正確的曆史觀,亦即唯物史觀。這就要求人們不造假,不歪曲,一切皆以事實為據,據事而斷,又據事而說理,是謂實事求是。這應當成為我們衡量或判斷一個著作或作品的主要標準。
本書可貴處,首先是其真實性,當為它“立足”的基石。《兩個女人 一個清朝》說的是開國為孝莊,末世稱慈禧,恰好是一個起點,一個終點。重要的是,兩個女人在清朝的興亡過程中,各據特殊地位,各有其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兩個女人“構成”了一個清朝,即真實,又頗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