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順治初期,叔嫂搭配之政治格局形成 第1章(1 / 2)

第一卷 順治初期,叔嫂搭配之政治格局形成 第1章

孟心史在《清代史》中,講到順治朝開局的氣象宏敞,曾經開門見山地講過這樣一段話:

清入關創業,多爾袞一手所為,世祖衝齡,政由攝政王出。當順治七年以前,事皆攝政專斷,其不為帝者,自守臣節耳。屢飭廷臣致敬於帝,且自雲:“太宗深信諸子弟之成立,惟予能成立之。”以翼戴衝人自任,其功高而不幹帝位,為自古史冊所僅見。

這是在矜誇多爾袞的好本事。

是時,福臨在北京的登基大典剛過,大清朝的政治軍事形勢千頭萬緒,猶如一團亂麻。大清朝急需要一個有能力的治理者,為大清梳理出一個清晰的政治脈絡。於是,多爾袞硬著頸項,站在了領航者的位置。多爾袞以他睿智的頭腦,盡心、盡性、盡力地領著大清這個新興的帝國,從最初的政治沼澤地中,一步步地走了出來。

其實,大清剛把重心擺放到北京的那一段時間,多爾袞的政治地位,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穩若磐石。肅親王豪格在最初的皇位競爭之後,雖然受到了多爾袞的重磅政治打擊,被廢為庶人。但在隨之而來的順治帝喬遷北京大喜時,多爾袞卻不得不擺出了一副大人有大量的政治姿勢,恢複了豪格的親王爵位。這當然不能代表雙方已經緩和了冱寒的敵對狀態。多爾袞對於豪格,始終懷有一種百足之蟲、僵而不死的隱憂。另外一個令多爾袞瞿然斂容的政治老人,便是禮親王代善了。代善對於福臨的入承大統,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哲哲與布木布泰這一對姑侄太後,為了表示對於代善的倚重與感激之意,特許禮親王代善今後上朝時,不用跪拜,而是賜椅子坐在下麵。這對於代善而言,自然是一種曠然無雙的浩蕩皇恩。如此,雖然代善在朝堂上遇見多爾袞時,總是顯出一種謙遜有禮的微笑。可是,這大清國的政治,隻要政治老人代善還有一口氣兒,攝政王多爾袞就必須有所顧忌。

所以,當時,這大清國的朝廷政治,外有政治老人代善代為把關,內有持重老辣之哲哲皇太後的撐腰,中間再加上布木布泰太後積極為朝廷的建設建言獻策,這小皇帝福臨的政治境況並不差。其時,政治上漸次入手的攝政王多爾袞,對於布木布泰太後還不敢表現出一種飛揚跋扈的態度。

就拿不久前決定大清國政治進退的遷都之爭來說吧,假若沒有以布木布泰太後為代表的皇宮勢力的傾力支持,單憑多爾袞一係的政治勢力,絕對說服不了盤踞在沈陽老巢的、守舊的滿洲八旗貴族們挪窩兒。另一位擁立幼帝有大功的攝政王濟爾哈朗不願意到北京來,他留在盛京應該更有挾功自重的資本。因此,濟爾哈朗儼然以多爾袞的反對派領袖自居。當時,是留守沈陽的太後布木布泰,大張旗鼓地為多爾袞的遷都計劃宣傳造勢,這才令攝政王濟爾哈朗的政治氣勢頓時為之一挫。後來,濟爾哈朗更在清兵入關後的一次集體大封賞中,從攝政王降格為信義輔政叔王。如此,濟爾哈朗再出來做事情,便恢複了其察言觀色的慎微本色。

多爾袞的犀利,仍在於他的從諫如流。

布木布泰太後給多爾袞推薦了兩個識時務的漢臣謀士範文程與洪承疇。攝政王多爾袞進入北京城剛喘過氣兒,範文程、洪承疇兩位哥們兒便又給多爾袞獻計了:咱在北京城要想安逸長久地住下來,這事兒恐怕還得在宣傳上加一把火兒!於是,心領神會的多爾袞立即喝令掄慣大刀殺人的滿洲大兵們,各拎一桶滿滿的石灰水兒,深入北京的大街小巷,以及京郊附近的村鎮書寫宣傳標語,“義兵之來,為爾等複君父仇,非殺百姓也,今所誅者惟闖賊。”這就把清兵的入關擺放在了一個見義勇為的英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