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2)

餘建春的另一個發現是,給出著名的卡邁克爾數的一種新的判斷方法,他用二次式代替經典的一次式,且效率不低,這是包括我本人在內的數論工作者沒考慮過的。卡邁克爾數是一類偽素數,它雖不是素數,但在某種意義上有著與素數相同的性質。我給小餘回了信,對這項結果表示肯定。他隨即回複我,他已到杭州打工,希望來浙大拜訪我。剛好第三天我有研究生討論班,便邀他來班上講,給了他30分鍾的時間。我覺得小餘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不是衝著某某大猜想,而是專注於小問題。

我在朋友圈不經意提及此事,被敏感的晚報記者小Z看見,她聯係我希望能采訪餘建春。出乎我的意料,她的報道和消息持續發酵,包括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參考消息》,美國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華盛頓郵報》,英國的BBC(英國廣播公司)、《泰晤士報》,甚至法國巴黎地鐵小報都進行了正麵報道。父母早亡的小餘命運因此改變,先後得到湖州、上海和香港的三位貴人相助,有機會邁出國門,並喜結良緣。與此同時,我發現有些報道明顯過頭,因此婉拒了包括倫敦《每日電訊報》等數十家媒體的采訪要求。

這件事給我的啟示是,數學雖然比較抽象,有時是無用的,卻是大眾(無論中外)關心的一門學科。畢竟,不管你是否願意,絕大多數人都要學上十幾年數學。可以說,學好數學是一樁幸福美好的事兒,學不好數學則是一樁痛苦莫名甚或悲慘的事兒。眾所周知,一個人能否學好一門課程或學科的關鍵在於他或她有無興趣,以及興趣的多寡。這樣一來,這本書的意義就不言自明了:它也許可以幫助更多人了解和喜歡數學。

至於後來發生的各種分歧,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這本書的出版也延宕了一年,不再屬於北島主編的“給孩子”係列書,但仍然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雖然如此,我還是要感謝北島,是他的邀稿和催促,才有了這本書。在此期間,拙作《數學簡史》(最初來自一位物理學家的建議和敦促)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入選2017年度“中華優秀科普圖書榜”,獲得中信出版集團“年度經典再版圖書獎”,我本人也榮膺“年度作者”稱號。《數學傳奇》則於2018年年初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上一次數學類圖書獲此獎項是在2010年,即由華羅庚、段學複、吳文俊、薑伯駒等前輩大家合作的《數學小叢書》)。

也正是在這一年多時間裏,這本書的絕大部分篇目陸續得以發表,其中《人民文學》刊發了三則故事,《南方周末》整版刊發了一則故事,其他文章散見於“知識分子”、“賽先生”和“科學人”等微信公眾號,以及《科學畫報》、《中國數學會通訊》、《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會通訊》和《數學文化》等雜誌,在此一並向包括中信出版社在內的諸位編輯致意。與此同時,我真誠地希望數齡(學習數學的年份)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收獲,期待你們的批評指正!

餘建春的另一個發現是,給出著名的卡邁克爾數的一種新的判斷方法,他用二次式代替經典的一次式,且效率不低,這是包括我本人在內的數論工作者沒考慮過的。卡邁克爾數是一類偽素數,它雖不是素數,但在某種意義上有著與素數相同的性質。我給小餘回了信,對這項結果表示肯定。他隨即回複我,他已到杭州打工,希望來浙大拜訪我。剛好第三天我有研究生討論班,便邀他來班上講,給了他30分鍾的時間。我覺得小餘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不是衝著某某大猜想,而是專注於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