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渾噩噩,滿身腥臭伏臥在地的少年,僅僅是簡單的活著,艱難的生存著,竟也會那麼的困難。
在這個金光璀璨的城市裏,小巷口的外麵,車水馬龍來來往往的人群,與此刻昏暗的小巷角落。
隔若倆世。
耳邊或傳來街頭販子的吆喝聲,過往情侶家人溫暖的問候,車輛的鳴笛聲,與一片黯然的空中下起的綿綿細雨聲。
隻是這麼一場雨,在城市裏房間內安祥的人們,泡著一杯濃鬱的咖啡,望著窗外繁雜的人群,即是一種浪漫,亦是一種享受。雨中的人群,情侶,朋友,家人。相互打著傘,嚷嚷著今天的趣事,過往的回憶。
不經意間,將原本或多遠離兩厘米的人們,緊緊聯係在了一起。
陳浩時常會想起,自己是否曾經也有過這樣的幸福。即便記憶中的那些日子已經模糊的記不起來了。甚至回憶不起父母的模樣。
想必自己至少出生的那一刹那,應該是被人滿懷期待和開心。所誕生出來的吧。
如果自己和妹妹,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可身體上的疼痛,精神上的壓力與折磨,冰冷的雨水,無情的肆虐著他的靈魂,拍打著他的心靈。
若不是唯一的寄托,妹妹陳沐允陪伴在他的身旁,他的一切,他的動力來源,堅持著他僅存的信念生存下去。
這個世界有什麼好留念的呢。
陳浩與陳沐允是一對親兄妹,幼年時,陳浩尚是嚶嚶之齡,便送往伯父伯母家生活。聽伯母的意思。
那時陳浩的父母家住小鎮,家庭並不富裕,育有一子一女,年齡相差三歲。
當生下了妹妹陳沐允後,終究是扛不過生活的壓力,希望通過伯父伯母的親戚關係以及當年有恩於對方的理由下,讓自己的兒子有一個健康無憂的生活環境,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成人以此改變家庭的命運。
便自小就住進了伯母家。
可讓他們不曾想過的是,陳浩自來到伯母家,就一直受到各方麵的不公平待遇,被所謂新的家人冷眼相待,伯母的兒子也常常欺負貶低他,挖苦他。
生活的壓抑下,陳浩逐漸有了一種自卑和懦弱的性格。甚至被威脅如果不聽話,敢告訴父母,就將自己送回去,把妹妹接過來這邊生活。
原本陳浩在自我的暗示下認為自己是哥哥不願讓妹妹來受此折磨,以此安慰自己是為了妹妹才能忍受這樣的日子。
可人心終究是經不過消磨的。久而久之,第一次陳浩有了不是埋怨伯父伯母的對待,僅僅隻剩下害怕與順從,而另一方麵卻怨恨起將自己送到這邊受折磨的父母。
就這樣在幾年後,陳浩接到了通知,父母亡於事故,伯伯將年幼懵懂的妹妹接了過來一起生活,並強迫陳浩自己同意,作為監護人收下了陳家所有剩餘的財產和賠償金。往後的生活不言而喻,作為哥哥,妹妹陳沐允對他全部的依賴,卻也成了他唯一的堅強。
“我還不能倒下,不能就這麼簡單的。否則我們那麼艱難的活著,那麼多年,又算什麼“
陳浩渾身濕透,指縫中塞滿了泥土,在暴雨中掙紮著起身。
”她還在等我!“
這麼一想,渾身又有了力氣,向巷子外跑去。許多人看著這樣一位瘦小的男孩,瘋狂奔跑在雨中,身上的衣服髒亂不堪,沾滿了汙泥,被浸透了衣裳,手裏攥緊著什麼,似乎還以為男孩和家裏人賭氣,不自覺的搖搖頭心裏暗想
“太不懂事了這小男孩”。
陳浩拚命奔跑來到了滑坡那兒的一個拱橋下,隻見一個小女孩卷縮在地上,靠著石牆。緊閉著雙眼,身上冷的瑟瑟發抖。好在那兒是雨水蔓延不過來的地方,還算幹燥,這是陳浩一路上擔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