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世界是心的倒影(1 / 1)

本書的內容,是對這一古老智慧的通俗化表述和闡發,它遠離名相,直指人心,有著穿透人心的力量。

要知道,執著是痛苦的來源,沒有執著便沒有痛苦。但許多時候,我們執著的,其實僅僅是一個概念和幻影。

要知道,我們眼前的一切,終究會消失。無數的物質、無數的財富、無數的人、無數的糾葛,都會隨著歲月之水的衝刷消失於無跡,都會像破滅的水泡那樣消失於亙古的暗夜。

我們的過去,我們的現在,我們的將來,都會成為記憶。而我們的記憶,也正被一種叫遺忘的大口吞噬著。我們能勉強留下來的,是相似於夢幻那點兒記憶。

許多時候,我們的記憶和當下對那記憶的解讀,決定著我們的當下和未來。

我們能把握的,隻有自己的心。我們的心,決定著當下。我們能把握的,隻有當下。

因為歲月和萬物的變化本質,我們的一切,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世界的本質是苦的,這便是佛教“有漏皆苦”的含義。也正因為人生是苦的,我們才需要一種能讓我們“樂”的精神,這便是佛教的世間法意義。當我們實現了這一點時,我們就能從苦中解脫出來,進入清淨之樂,從而實現出世間意義上的自由。世間法的樂是有條件的,出世間的樂是無條件的。後者的樂,其實隻是發現真相後的破執和超越。

那真相,便是本書的內容,本書書名概括了它:“世界是心的倒影”。關於它,在我的《無死的金剛心》中,也有非常形象的表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閱。

當我們真正讀懂了此書,並能生起妙用時,就真的能“離苦得樂”了。

是為序。

本書的內容,是對這一古老智慧的通俗化表述和闡發,它遠離名相,直指人心,有著穿透人心的力量。

要知道,執著是痛苦的來源,沒有執著便沒有痛苦。但許多時候,我們執著的,其實僅僅是一個概念和幻影。

要知道,我們眼前的一切,終究會消失。無數的物質、無數的財富、無數的人、無數的糾葛,都會隨著歲月之水的衝刷消失於無跡,都會像破滅的水泡那樣消失於亙古的暗夜。

我們的過去,我們的現在,我們的將來,都會成為記憶。而我們的記憶,也正被一種叫遺忘的大口吞噬著。我們能勉強留下來的,是相似於夢幻那點兒記憶。

許多時候,我們的記憶和當下對那記憶的解讀,決定著我們的當下和未來。

我們能把握的,隻有自己的心。我們的心,決定著當下。我們能把握的,隻有當下。

因為歲月和萬物的變化本質,我們的一切,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世界的本質是苦的,這便是佛教“有漏皆苦”的含義。也正因為人生是苦的,我們才需要一種能讓我們“樂”的精神,這便是佛教的世間法意義。當我們實現了這一點時,我們就能從苦中解脫出來,進入清淨之樂,從而實現出世間意義上的自由。世間法的樂是有條件的,出世間的樂是無條件的。後者的樂,其實隻是發現真相後的破執和超越。

那真相,便是本書的內容,本書書名概括了它:“世界是心的倒影”。關於它,在我的《無死的金剛心》中,也有非常形象的表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閱。

當我們真正讀懂了此書,並能生起妙用時,就真的能“離苦得樂”了。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