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不是一種簡單的語言,在這裏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即中文的注音體係。直到大約二十年前,大多數研究中國曆史的西方學者都使用威妥瑪拚音體係,即將中文名字和術語羅馬字母化。現在,多數學者和所有報紙都使用漢語拚音體係,即在中國通用的體係。我本人始終使用漢語拚音,因此,“毛澤東”我寫作“Mao Zedong”,而不是“Mao T-tung”。總體上說,漢語拚音對使用英語的人並不難。“道”用漢語拚音寫作“Dao”,而不是“Tao”,它在漢語中的發音也是這樣。但由於漢語拚音體係是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受到了俄語的影響,一些字母的音值和英語不同,應當留意。

1. 舊式的“hs”(比如在“夏”朝中)現在寫作“x”(因此朝代名寫作“Xia”)。

2. 舊式送氣音“ch”(比如在“清”朝中)現在寫作“q”(因此朝代名寫作“Qing”)。

3. 舊式的“ts”(比如在“蔡元培”中,現代思想家)現在羅馬字母化寫作“c”(所以寫作Cai Yuanpei)。

與韓國和日本一樣,中國的姓在前名在後。所以剛才例子中的人物是“蔡先生”而不是“元培先生”。為了標明向漢語拚音體係的轉化,我有時在拚音後麵的括號中加上了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比如“Jiang Jieshi”(g Kaishek,蔣介石)或“Guangzhou”(ton,廣州)。延伸閱讀書目中的部分書名則使用了舊式的威妥瑪拚音體係。例如,使用“Sung”而不是“Song”(宋朝)來表示朝代名。這類情況可以通過上下文理解。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借鑒了許多出色的研究;對借用的很多智慧成果,像往常一樣多數都沒有在書中明確致謝。但我想特意提及以下幾位,他們給予了我特別的和個人的幫助:我最早的中國史老師——史華慈、賴世和、楊聯陞和費正清;我的同事們,同他們學習令我受益匪淺——包弼德、柯文、狄宇宙、艾朗諾、歐立德、梅穀、柯偉林、孔飛力、德懷特·珀金斯、普鳴、傅高義和葉山。

此外,以下評閱人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東田納西州立大學的亨利·安特凱維奇,沃什本大學的杜永濤和巴特勒大學的韓孝榮。我還要感謝我的妻子,旭子·克雷格,一直以來的精神支持和編輯建議。所有的謬誤之處都歸於我本人。

本版修訂

在本版中,每章都有改動:

■ 增加了早期佛教的新內容。

■ 通向中國的海路部分增加了新資料。

■ 明朝和清朝部分增加了新內容。

■ 在第四章中,根據評閱人的建議,做了以下改動:

明清兩朝按時序編排(不再用第2版中的專題形式)。

對清朝統治中的滿族因素做了更清晰的描述。

中文不是一種簡單的語言,在這裏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即中文的注音體係。直到大約二十年前,大多數研究中國曆史的西方學者都使用威妥瑪拚音體係,即將中文名字和術語羅馬字母化。現在,多數學者和所有報紙都使用漢語拚音體係,即在中國通用的體係。我本人始終使用漢語拚音,因此,“毛澤東”我寫作“Mao Zedong”,而不是“Mao T-tung”。總體上說,漢語拚音對使用英語的人並不難。“道”用漢語拚音寫作“Dao”,而不是“Tao”,它在漢語中的發音也是這樣。但由於漢語拚音體係是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受到了俄語的影響,一些字母的音值和英語不同,應當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