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什麼是中國式管人用人?凡事求合理是中國人的特質,應該管的才管,用人的方式要合理,這就是中國式管人用人。

不論是經營的製勝之道,還是圓融的大智慧,說到底,外在看到的管人用人隻是不同的手段,而其實質則是一個文化過程。因而,中國式管人用人手段體現的便是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和思想精髓。從管人用人的整個運動過程來看,管理的過程是人活動的過程,是文化運作的過程,這使管理學有了新的概念:人文管理——從文化的角度進行整體的分析和把握而進行人的管理,提倡把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文化兼容並重。

西方的管理學,誠然有其科學性,緊扣了工業文明的脈搏,把握了當時的時代潮流。然而,“橘生淮北則為枳”,拿一門植根於西方土壤中的學科來指導中國境內企業的管理實踐,它能有多大效果呢?這些舶來品的招數,運用到中國這片土地上,會不會水土不服呢?

談到衝突、矛盾和悖論,東方特別是中國的思維方式也許較西方更能夠占據優勢。因為中國文化的傳承更多地體現了一種思辨性、微妙性和兩可性,而非一種機械性、邏輯性和決定性。進入新的世紀以來,管理學界有一個明顯的趨勢,那就是,管理思想在朝著東方回歸。西方的管理學家們也開始認識到,他們的那一套方法也不是萬能的,他們開始從古老的中國文化中尋找智慧。他們最開始接觸的是《孫子兵法》,此後,《論語》、《道德經》、《易經》等也開始進入西方人的視野。這就使現代管理中的“中西合璧”逐漸成為主流。

時下常常可以聽到這樣一些言論:“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未來的管理在中國”,這著實令國人振奮。但應該意識到的是,同自然界物種演化的規律一樣,管理也應該有其多樣性,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組織可以選取最適合自身的管人用人手段及模式來發展自己。本書創作的初衷,也並非要證明中國式的管人用人手段就一定優於西方。要想使一種管理體係放之四海而皆準,無疑是不現實的,這與海納百川、兼容並蓄、厚德載物的中華文化也格格不入。

基於以上考慮,作者寫作了這本書,其目的是致力於在中國本土為國內企業提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思想的管人用人手段,結合中國人的基本特征,結合中國的經濟、社會以及人文環境,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分析,並針對實際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力求讓中國的管理者們可以從中有所教益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