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寶文表示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也不限於給予金錢,最重要發慈悲心,將歡樂、愛、希望和佛法與人分享。「大乘佛法的精神是不隻幫自己解脫,讓自己不須回來輪回,更要發願幫助別人,自利利他,能夠付出是最大福報。」

「此刻我知道最重要是把握每個機會播下善種,佛教說多生多世因果,所以不要以為今天播種,明天就有收成,香港人很急,更需要明白收成未必在今世或來世,可能是千世後才出現。然而,人生既難得又無常,佛法更難遇,無量無邊的眾生天天在受苦。所以,我們修佛,也應抱著刻不容緩的心態,切勿錯失良緣,讓時日枉過。」

贏了世界又如何?

身為集團的接班人,羅寶文有沒有壓力?「可幸我的父母很開明,不會逼我讀書或將來要做甚麼,隻教我要做個好人,道德才最重要。至於壓力,是我自己給自己的,可能希望超越自己,所以樣樣做到最好,想贏取別人認同。」

自從信了佛後,這份壓力也減輕了。「因為少了那些求勝的虛榮心,明白隻要做好自己便問心無愧。父母從不逼我做任何事,因為最終都是想子女開心,我現在已找到開心泉源。人生難得,要積極把握每個行善積福的機會才最重要。」

以佛法作管理藍本

作為高層管理人員,每天麵對不少困難挑戰,羅寶文以佛法智慧應對,「凡事不執著,特別是眼前的得失,我亦經常提醒自己,一切也是無常,無論賺或蝕,開心不開心都會過去,情緒不應該走極端。人其實輪回了很多世,眼前隻是整個timeline很短暫一刻,就像做生意不能太著重短期利益,要看長遠,每事也以平常心麵對。」

做生意為了賺取盈利,往往衍生很多貪嗔癡,這是否有違佛法?羅寶文說未做生意前,也以為做生意就等於騙人,「是否原本值10元,卻要賣夠100元,但原來不是這樣,今日社會科技信息發達,你騙人一定沒法繼續做下去,應該是創造多贏局麵,你贏、員工贏、客戶贏、生意夥伴贏,才可維持。賺錢不是不好,因為有錢才可做更多事出來,錢如何用才最重要,例如可用來布施,隻要花得有意義便可以了。」

新一代的管理之道是甚麼?「傳統的管理是命令式,要人人怕你,但最有效的,是令每個員工共同分享公司使命和向同一目標進發,最重要是士氣、開心和激發自我推動力。」

不出家更能幫人

羅寶文初學佛法之時,出於對佛法的拜服,曾經考慮過出家,「剛接觸時覺得佛法真是難得,加上當時想,家人的生活又不用我擔心,那是否應把握每一分鍾念佛?但後來慢慢明白到,隻要把握好上天給你的因緣,用自己現有的條件,其實同樣可幫到人。如果二十四小時隻念佛但不發菩提心也沒有用,反而多點以佛法與人分享,或者與別人分享快樂,也是修行的一種。」

羅寶文表示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也不限於給予金錢,最重要發慈悲心,將歡樂、愛、希望和佛法與人分享。「大乘佛法的精神是不隻幫自己解脫,讓自己不須回來輪回,更要發願幫助別人,自利利他,能夠付出是最大福報。」

「此刻我知道最重要是把握每個機會播下善種,佛教說多生多世因果,所以不要以為今天播種,明天就有收成,香港人很急,更需要明白收成未必在今世或來世,可能是千世後才出現。然而,人生既難得又無常,佛法更難遇,無量無邊的眾生天天在受苦。所以,我們修佛,也應抱著刻不容緩的心態,切勿錯失良緣,讓時日枉過。」

贏了世界又如何?

身為集團的接班人,羅寶文有沒有壓力?「可幸我的父母很開明,不會逼我讀書或將來要做甚麼,隻教我要做個好人,道德才最重要。至於壓力,是我自己給自己的,可能希望超越自己,所以樣樣做到最好,想贏取別人認同。」

自從信了佛後,這份壓力也減輕了。「因為少了那些求勝的虛榮心,明白隻要做好自己便問心無愧。父母從不逼我做任何事,因為最終都是想子女開心,我現在已找到開心泉源。人生難得,要積極把握每個行善積福的機會才最重要。」

以佛法作管理藍本

作為高層管理人員,每天麵對不少困難挑戰,羅寶文以佛法智慧應對,「凡事不執著,特別是眼前的得失,我亦經常提醒自己,一切也是無常,無論賺或蝕,開心不開心都會過去,情緒不應該走極端。人其實輪回了很多世,眼前隻是整個timeline很短暫一刻,就像做生意不能太著重短期利益,要看長遠,每事也以平常心麵對。」

做生意為了賺取盈利,往往衍生很多貪嗔癡,這是否有違佛法?羅寶文說未做生意前,也以為做生意就等於騙人,「是否原本值10元,卻要賣夠100元,但原來不是這樣,今日社會科技信息發達,你騙人一定沒法繼續做下去,應該是創造多贏局麵,你贏、員工贏、客戶贏、生意夥伴贏,才可維持。賺錢不是不好,因為有錢才可做更多事出來,錢如何用才最重要,例如可用來布施,隻要花得有意義便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