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買一瓶消毒液(1 / 3)

整個上午,杜原都在看斯賓諾莎的《倫理學》。今天的天氣悶得怪異,那湛藍的天空老是讓他產生幻覺,他似乎無法集中起注意力,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右眼皮一直在嚓嚓地像樹葉一樣跳動。有時候,他不得不停下閱讀,專心致誌於他的右眼皮上。按照他對斯賓諾莎的愛好和理解,他應該是個唯物主義者,所以他一貫對眼皮跳財跳災的民間說法不屑一顧。盡管五年前,他父親在老家中風的時候,他右眼皮跳了一個星期,跳得甚至不能讓他正常睡覺。直到父親出院,哥哥才把這件事告訴他。他有一刹那的感悟,但是隨後就把它作為巧合忘記了。是啊,十幾年前,他到北京去玩,左大腿中了一顆子彈的時候,他怎麼會一點預感也沒有啊。斯賓諾莎說迷信是恐懼的產物,是人在遭遇不幸的時候的昏聵表現。人隻有在理性的指導下生活才能臻於自由的境地。不過,連斯賓諾莎也承認,理性對感情對意誌並沒有絕對的權威。在這個悶熱的中午,他的頭腦大概已不能夠充分地提供理性了,左跳財,右跳災,這句民諺,似有若無地閃現在他有點昏沉沉的腦袋裏,使他的思緒越發散亂起來。他妄圖用斯賓諾莎嚴謹的幾何推理來鎮靜他的心,但二者也許太不和諧了。斯賓諾莎的《倫理學》就像一座森嚴壁壘的古堡,非常的嚴整,但是卻沒有一個適合落腳的地方,更不用說找個躺下來的地方了。

作為中文係的一個畢業生,他往往一拿起斯賓諾莎的著作,就會想到美國作家辛格的小說《市場街的斯賓諾莎》來。這是他上大學期間最喜歡的小說之一,曾經反複地研讀過。直到他開始接觸真正的斯賓諾莎哲學,他才發現小說的問題,發現作家是靠不住的,這甚至影響了他對整個文學的態度——文學可不太嚴肅,作家就像兒童經常異想天開,但卻不負責任。後來他開始像小說中的人物內厄姆·菲謝爾森博士一樣熟稔斯賓諾莎的名著《倫理學》了,他覺得他從《倫理學》得到的快樂跟斯賓諾莎寫作《倫理學》的快樂是一樣的,混亂而複雜的世界隨著閱讀的展開慢慢地清晰起來,世界的結構,人的位置,未來的命運被斯賓諾莎安排得井然有序,就像杜原的農民父親耕種的自留地一樣,平整得像鏡子,菜植得橫豎都成行。當然,把菜種得橫豎成行並不是目的,豐收才是目的,他閱讀《倫理學》,也不是因為它的井然有序,而是它井然有序地給他指出了一條通向自由的道路。雖然他經常做幾何考試的噩夢,他幻想中的迷宮就是充滿著實線和虛線的幾何圖形。而《倫理學》恰恰是用幾何的方法寫成的。這對他來說不能不算一個打擊。在通向自由的迷宮裏,無端地生出一個幾何的障礙來。但是,即使有這個障礙,他也不覺得他的幸福存在於一個作家辛格所謂的“老姑娘”那裏。那純粹是小說家的綺思,當然,現在他已經能原諒這個小說家了,文學是生活需要的一個遊戲,他大度地想,這種無傷大雅的遊戲雖然不能把人領向自由的境地,但是對於活躍人們的心智大有裨益,而且這是完全見容於《倫理學》所建立的廣闊天地上的。

整個上午,杜原都在看斯賓諾莎的《倫理學》。今天的天氣悶得怪異,那湛藍的天空老是讓他產生幻覺,他似乎無法集中起注意力,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右眼皮一直在嚓嚓地像樹葉一樣跳動。有時候,他不得不停下閱讀,專心致誌於他的右眼皮上。按照他對斯賓諾莎的愛好和理解,他應該是個唯物主義者,所以他一貫對眼皮跳財跳災的民間說法不屑一顧。盡管五年前,他父親在老家中風的時候,他右眼皮跳了一個星期,跳得甚至不能讓他正常睡覺。直到父親出院,哥哥才把這件事告訴他。他有一刹那的感悟,但是隨後就把它作為巧合忘記了。是啊,十幾年前,他到北京去玩,左大腿中了一顆子彈的時候,他怎麼會一點預感也沒有啊。斯賓諾莎說迷信是恐懼的產物,是人在遭遇不幸的時候的昏聵表現。人隻有在理性的指導下生活才能臻於自由的境地。不過,連斯賓諾莎也承認,理性對感情對意誌並沒有絕對的權威。在這個悶熱的中午,他的頭腦大概已不能夠充分地提供理性了,左跳財,右跳災,這句民諺,似有若無地閃現在他有點昏沉沉的腦袋裏,使他的思緒越發散亂起來。他妄圖用斯賓諾莎嚴謹的幾何推理來鎮靜他的心,但二者也許太不和諧了。斯賓諾莎的《倫理學》就像一座森嚴壁壘的古堡,非常的嚴整,但是卻沒有一個適合落腳的地方,更不用說找個躺下來的地方了。

作為中文係的一個畢業生,他往往一拿起斯賓諾莎的著作,就會想到美國作家辛格的小說《市場街的斯賓諾莎》來。這是他上大學期間最喜歡的小說之一,曾經反複地研讀過。直到他開始接觸真正的斯賓諾莎哲學,他才發現小說的問題,發現作家是靠不住的,這甚至影響了他對整個文學的態度——文學可不太嚴肅,作家就像兒童經常異想天開,但卻不負責任。後來他開始像小說中的人物內厄姆·菲謝爾森博士一樣熟稔斯賓諾莎的名著《倫理學》了,他覺得他從《倫理學》得到的快樂跟斯賓諾莎寫作《倫理學》的快樂是一樣的,混亂而複雜的世界隨著閱讀的展開慢慢地清晰起來,世界的結構,人的位置,未來的命運被斯賓諾莎安排得井然有序,就像杜原的農民父親耕種的自留地一樣,平整得像鏡子,菜植得橫豎都成行。當然,把菜種得橫豎成行並不是目的,豐收才是目的,他閱讀《倫理學》,也不是因為它的井然有序,而是它井然有序地給他指出了一條通向自由的道路。雖然他經常做幾何考試的噩夢,他幻想中的迷宮就是充滿著實線和虛線的幾何圖形。而《倫理學》恰恰是用幾何的方法寫成的。這對他來說不能不算一個打擊。在通向自由的迷宮裏,無端地生出一個幾何的障礙來。但是,即使有這個障礙,他也不覺得他的幸福存在於一個作家辛格所謂的“老姑娘”那裏。那純粹是小說家的綺思,當然,現在他已經能原諒這個小說家了,文學是生活需要的一個遊戲,他大度地想,這種無傷大雅的遊戲雖然不能把人領向自由的境地,但是對於活躍人們的心智大有裨益,而且這是完全見容於《倫理學》所建立的廣闊天地上的。

2

眼皮像樹葉一樣顫動著,雖然他坐得依然端端正正,但他不得不承認心裏有點莫名的煩躁。按照斯賓諾莎的哲學,世界上沒有莫名其妙的東西,所有的莫名其妙都是因為無知和莽撞,世界上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有來龍去脈,如果了解了這個來龍去脈,事情就清楚了,煩躁就會消失,按照杜原的理解,人就會達到自由。隻是了解總有一個過程,在這個“了解”到來之前,人該怎麼辦呢,查遍《倫理學》的角角落落,他也沒有找到合適的答案。而且,斯賓諾莎雖然被認為是一個理性主義者,但慢慢地隨著研讀的深入,他越來越覺得斯賓諾莎本質上是個神秘主義者——他認為自然是無限的,而人隻是自然的一部分。他雖然承認人可以通過理性來認識自然,但自然是無限的,這種認識顯然就永遠無法探底。所以人是靠知識生活著,但歸根結底是被無知包圍著的一種知識生活。因此他說的理性並不能控製感情——並不是理性不能控製感情,而是不完全的理性不能控製感情,而人似乎永遠也達不到那完美的理性了。這不免讓杜原有點沮喪,但既然連斯賓諾莎都承認了理性的無能,杜原也就對自身的理性不怎麼強求了。結果是杜原也就常常允許自己身上有莫名其妙的一些東西,並且還從中取樂。這也是他生存的一個小秘密,單從他那嚴肅而溫和的雙腮稍鼓的麵孔上是無法窺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