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論述方式,即使同樣的內容,也不一定隻有一種講法。所以如此,可能是由於不同的人對同樣的語言現象有不同的看法。不妨看一看下麵這句話:
(1)本月中旬將有一股暖濕氣流進入我省,影響我區有一次降水過程。
像(1)這種句子在氣象預報中經常聽到,意思倒是不難理解,可是分析起來會有麻煩。因為“影響”這個詞幾乎總是用在(2)這種句子中:
(2)說話小點聲兒,別影響別人學習。
在(2)中,“影響”的意思是“妨礙”,也就是使別人不能正常地進行某種活動的意思。(2)可以說成(3):
(3)說話小點聲兒,別影響(別人的)學習。
但是在(1)中,“影響”的意思顯然相反,不僅不是“阻礙”,反而是“促進”或者“引起”的意思。(1)的意思是使我區有一次降水過程,不能像(2)變成(3)那樣改變句子的形式:
(4)?本月中旬將有一股暖濕氣流進入我省,影響(我區的)有一次降水過程。
從“影響”這個詞的一般用法考慮,我們或許會認為(1)這種句子不能用。從它經常在氣象預報中出現考慮,也許我們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這是擺在我們麵前的第一個問題,即怎樣選定有待用“語法”去描述的語言材料,承認哪一些材料,排除哪一些材料。用語法學中的術語講,這就是怎樣確定語料的“合語法度”(grammaticality)。
即使承認(1)這種句子用法正確,解釋起來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說“影響”在這裏的意思是“使(得)”,而不是“阻礙”;另一種方法是說(1)應該理解為(5),這樣,“影響”的意思仍然可以解釋為“阻礙”,不必解釋為“使(得)”:
(5)本月中旬將有一股暖濕氣流進入我省,影響我區,(我區)有一次降水過程。
這是擺在我們麵前的第二個問題,即麵對同樣的語料,怎樣選擇我們的解釋。
這表明在我們試圖用語法模型去描述語言時,或者寫一部書講述語法時,不外乎看得清和道得明:首先需要確定我們所要描述的語言是什麼東西,看清它的麵貌;然後需要考慮采用什麼方法去模擬它的活動方式,反映它的麵貌。具體地講,就是收集可以代表“語言”其物的語言材料,按照合用的方式把它們表述出來。
1.2 語法研究的對象:語言(Langue)和言語(Parole)
語法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它所研究的對象當然是語言。然而語言學中研究的語言卻很難給予精確的說明。眾所周知,結構主義語言學派創始人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的一個主要觀點是,語言學所研究的語言應該是“langue(語言)”,而不應該是“parole(言語)”。他的解釋是:
不僅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論述方式,即使同樣的內容,也不一定隻有一種講法。所以如此,可能是由於不同的人對同樣的語言現象有不同的看法。不妨看一看下麵這句話:
(1)本月中旬將有一股暖濕氣流進入我省,影響我區有一次降水過程。
像(1)這種句子在氣象預報中經常聽到,意思倒是不難理解,可是分析起來會有麻煩。因為“影響”這個詞幾乎總是用在(2)這種句子中:
(2)說話小點聲兒,別影響別人學習。
在(2)中,“影響”的意思是“妨礙”,也就是使別人不能正常地進行某種活動的意思。(2)可以說成(3):
(3)說話小點聲兒,別影響(別人的)學習。
但是在(1)中,“影響”的意思顯然相反,不僅不是“阻礙”,反而是“促進”或者“引起”的意思。(1)的意思是使我區有一次降水過程,不能像(2)變成(3)那樣改變句子的形式:
(4)?本月中旬將有一股暖濕氣流進入我省,影響(我區的)有一次降水過程。
從“影響”這個詞的一般用法考慮,我們或許會認為(1)這種句子不能用。從它經常在氣象預報中出現考慮,也許我們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這是擺在我們麵前的第一個問題,即怎樣選定有待用“語法”去描述的語言材料,承認哪一些材料,排除哪一些材料。用語法學中的術語講,這就是怎樣確定語料的“合語法度”(grammaticality)。
即使承認(1)這種句子用法正確,解釋起來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說“影響”在這裏的意思是“使(得)”,而不是“阻礙”;另一種方法是說(1)應該理解為(5),這樣,“影響”的意思仍然可以解釋為“阻礙”,不必解釋為“使(得)”:
(5)本月中旬將有一股暖濕氣流進入我省,影響我區,(我區)有一次降水過程。
這是擺在我們麵前的第二個問題,即麵對同樣的語料,怎樣選擇我們的解釋。
這表明在我們試圖用語法模型去描述語言時,或者寫一部書講述語法時,不外乎看得清和道得明:首先需要確定我們所要描述的語言是什麼東西,看清它的麵貌;然後需要考慮采用什麼方法去模擬它的活動方式,反映它的麵貌。具體地講,就是收集可以代表“語言”其物的語言材料,按照合用的方式把它們表述出來。
1.2 語法研究的對象:語言(Langue)和言語(Parole)
語法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它所研究的對象當然是語言。然而語言學中研究的語言卻很難給予精確的說明。眾所周知,結構主義語言學派創始人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提出的一個主要觀點是,語言學所研究的語言應該是“langue(語言)”,而不應該是“parole(言語)”。他的解釋是:
把語言和言語分開,我們一下子就把(1)什麼是社會的,什麼是個人的;(2)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從屬的和多少是偶然的分開來了。(《普通語言學教程》中譯本35頁)
從他對語言和言語的解釋中可以知道,語言體現在整個社會的言語活動之中,排除言語中異質的混雜成分,就可以分離出一個同質的、明確的、具體的語言其物。在這樣的對象之上,才能建立語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