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3年1月16日開始返航。期間遭到風暴的猛烈襲擊,他擔心自己的偉大發現不被人知曉,就把航行經過記下來,裝進一隻木桶,扔到海裏。3月15日,他們返回西班牙,受到國王陛下的隆重接待。當時的專欄作家熱情地讚揚道:“……最偉大的事件就是發現印度。”哥倫布獲得了預期的權力、榮譽和財富,同時也招致敵意和嫉妒。
之後他又去了三次他所發現的“亞洲”。1493年的航行,他到達牙買加島和古巴島西南,並確信自己已經到了中國邊境,那麼印度也就不遠了。1498年的航行,本來可能到達亞馬孫河,卻擦肩而過,把榮譽留給了別人。更加糟糕的是,由於他拙劣的管理能力,國王任命了新的總督來代替他。哥倫布不服,結果竟然是戴著鐐銬返回了西班牙。與此同時,跟隨而來的侵權者蜂擁而至,竊取他的勞動成果。哥倫布抱怨道:“啊!先前你們都取笑我,現在呢,連裁縫都搞起發現來了!”1502年的最後~次航行,他到達了今天洪都拉斯與危地馬拉的交界處,認為那裏就是柬埔寨,而堅持著要去恒河、印度——因為1498年,由葡萄牙王室投資的達·伽馬船隊,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功到達了印度。
一直到死,哥倫布都堅信自己到達的是“亞洲”。生命的最後幾年,還寫了很多關於西印度和金礦的回憶錄。他始終沒有找到黃金和亞洲,在淒涼、苦澀和無人問津中悄然死去。
摘取了他榮譽的人卻在冉冉升起。那位名叫阿美利哥·韋斯普奇的人,是在為哥倫布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航海準備船隻時,認識了哥倫布本人。哥倫布在第二次航行時得罪了代主教大人豐塞卡,豐塞卡對他的成就萬分眼紅。聽說哥倫布在帕裏亞發現了珍珠(第3次航海),豐塞卡就在1499年5月,“準允”幾個年輕人去那裏搞“發現”,阿美利哥·韋斯普奇正在其中。
他與哥倫布的最大不同也許在於,哥倫布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神聖使命——尋找黃金和亞洲,到死也沒有放棄。這執著成就了他,又約束了他,使他對黃金之外的事物冷眼旁觀,錯過了很多成果。
新大陸的奇花異草,還有水果、生物等,都是歐洲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居民的膚色、生活習性、黃金飾品等,也跟《馬可·波羅遊記》所記載的大不相同。黃金沒有找到,桂皮、胡椒、麝香等香料也不見蹤影。這些本是很重要的信號,但哥倫布對此沒有做任何他想,隻一相情願地追尋著自己的理想。
“阿美利哥·韋斯普奇在1499年5月的航行中擔任領航員,有文獻挖苦他說,“這個阿美利哥·韋斯普奇,連領航的資格都沒有”。他似乎並不未盡到職責,而把精力放在了那些奇花異草、陌生的動物、獨特的地形、氣候、土著的婚姻習俗等上麵。也許在很短的時間裏,他就把主次顛倒過來了,以考察為主,以領航為次。那次航行他到達了亞馬孫河河口。
他本想進行第二次航海,但遭到西班牙政府的拒絕,就轉而為葡萄牙王室服務,於1501年5月再次遠航。這次他發現了南美洲的裏約熱內盧灣,還到達拉普拉塔河,他是發現該地的第一位歐洲人。據說,還有可能到達阿根廷南部的聖胡裏安灣,離最南端的合恩角就很近了。
通過這次航行,他給他的老板、美第奇家族寫信說:“哥倫布發現的哪裏是什麼亞洲,明明是一塊新大陸!”公開提出了“新大陸”這個概念。學者們認可了他的說法。1505年~1510年,他的關於南美州的幾封信件發表之後,引起巨大轟動,翻譯成多種文字,影響非常廣泛,以至於人們以為是他發現了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