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功的四個途徑

有的人生下來就有錢,因為他有一個好爸爸;多數人則要靠自己奮鬥,成為第一代有錢人。如果你不是生在富貴之家,大概有四個途徑來爭取成功:

1。成為政府官員,最好在司局級以上。

2。成為大公司的高層主管,通常其薪金也非常豐厚,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3。成為社會名流,或者卓越優秀的專業人才,比如影視明星、科學家、作家、著名醫:生、著名律師、著名工程師等。

4。自己做老板(企業主)。

前三條道路最體麵、最榮光、最吸引人,但機會少,難度大,普通人可以夢想,卻難以實現。

第一條路,自古就有,公務員,不妨戲稱為為政府打工,優點顯而易見,工作穩定,收入相對殷實;政府主管比起企業主管來,還有更多的社會優勢。因此這是一條值得為之奮鬥的人生道路。考公務員逐漸成為必由之路。要成為高層領導人,更需要付出相當努力與超人智慧。

第二條路,中國的大企業大公司越來越多,有原來的國企,有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也發展起來了。其高層主管的薪金頗讓人心動,不管年薪50萬元,還是500萬元,足以成為有產者。但是,沒有名牌大學的教育背景,沒有海外留學的經曆,沒有年輕時代加班熬夜,你很難成功。那裏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好不容易熬成頂尖高手,你會突然發現,“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廉頗老矣,尚能‘做’否”?不過其誘人的薪水還是讓很多人向往。而且,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薪水有大幅增加的趨勢。

第三條路,比如影視明星、著名模特,或者是著名作家、科學家等等,他們的明暗收入累計下來,也可以成為有產者。而一般演員、模特,或者吃青春飯的人,則難以成為有產者。另一個群體包括非常優秀的科技人才、著名教授、律師、醫生……,他們本來就受人尊重,依靠自己學習了多年的專門技術,也可以成為有產者,常常還擁有自己的企業——他們有兩個身份,既是社會名流、專業技術人才,也是企業主。個別人群還可能在政府兼職。大學金融係的教授,不僅有學者之名氣,通常也在金融證券公司兼著獨立董事的職位,能獲得不菲的利潤分成。企業管理專業的教授則常常擁有自己的企業。

上麵三條道路就是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或者相當靠近上層社會。他們享受著榮華富貴,引領著時尚潮流,掌握著社會的主要資源,因此讓很多人羨慕、神往,甚或嫉妒、仇視。他們的生活確實舒服,出國機會多,高級別、高水準的文藝演出也多請他們出席。甚至最優良的蘋果、大米、白菜,也特別挑選出來,先進貢給他們——據說河北衡水產一種桃,個大,皮薄,不是當桃吃,而是椰子一般,插根吸管進去,吮吸一番,就隻剩下皮了,市場上哪裏見得到?既然資源有限,不先給他們,給誰呢?

第四條道路,自己做企業主(老板)。咱普通百姓、草根階層,既沒有權力優勢,也沒有能力專長,要想成為富爸爸,隻有第四條路可走。既然有大企業、小企業、小小企業之分,當然也該有大老板、小老板、小小老板之別。在工作之餘,適當進行一些投資,是不是也可成為有產者?在目前還比較玄乎。如果業餘投資者可以賺得大錢,那些專業投資者又該賺到多少錢呢?所以我們時常被告戒:股市有風險,請謹慎入市。

年輕人進入社會之初,對人生方向有一個基本認識,可以盡早製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很多人在30歲才明白過來,結果已經錯過最佳年齡機會。

25歲~30歲是確定人生道路最重要的年齡,既有基本的人生經驗,又有冒險的勇氣,負擔輕,顧慮少,敢於行動。如果30歲之後才確定人生方向,一般來說,就很難有大的作為了(這不是定論,不都如此)。而絕大多數人卻在30歲~35歲才慢慢明白人生的方向,結果隻能過著草根階層的生活,盡管不能說窮困潦倒,曾經的夢想卻幾乎完全遠去,隻能在養家糊口中度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