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采訪歸來,掩卷而思,我的心靈常常受到震撼,我感到自己有責任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向廣大讀者講述他們的輝煌、他們的失敗、他們的喜悅、他們的煩惱……從這種剝繭抽絲的描述中,詮釋他們的生活理念,揭示他們的成功秘訣。於是,相繼完成了30 餘篇的報告文學,後來編輯成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書名為《人生風景》。
與此同時,我還專注散文寫作,先後出版了《海外風》和《秋窗流螢》兩本散文集,其中大部分文章在《海外星雲》《中國建材報》《上海城市導報》《溫州日報》等報刊發表過。我認為,散文的美感應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感情之美,二是文字之美。人貴誠、情貴真,隻有“誠”和“真”才能感動讀者。至於散文的語言,力求精練、樸實,追求一種詩的意境。我的文章不長,往往截取生活的一個片斷,或一人一事,或一情一景,以小見大,以少勝多,融情於景,鑄理於情,賦予其內在的意義和審美的情趣。當然,這是我追求的目標,由於自己才疏學淺,作品難免浮光掠影,達不到上述要求,有的甚至失之淺薄,流於平庸。
從我的創作過程看,寫過文學評論,寫過報告文學,也寫過散文隨筆,雖然有點“雜”,但就自己的寫作態度而言,還是認真、用心和嚴謹的。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我最欽佩的人是李白。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位瀟灑的旅行家。青年時期,他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古蜀道留下了他匆匆的身影,黃鶴樓回蕩著他朗朗的笑聲。香爐峰旁,他讚歎瀑布的雄偉;鳳凰台下,他抒發懷古的情懷。“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他幾乎走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甚至在夢裏也遊天姥,登雲梯。最後在安徽當塗“下水撈月”,帶著灑脫和遺憾離開人世。祖國山河的雄奇壯麗,使李白馳騁想象,詩興激發,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大多是在旅途中寫就的。
從小,我就有一個願望,什麼時候,自己也能像李白一樣,徜徉山水,走遍名山大川,甚至跨出國門,周遊世界。但是,在那思想和文化被禁錮的年代,實現這樣的願望談何容易。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
20 世紀80 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外麵的世界”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對一般的中國人來說,走出國門已不是遙遠的夢。
進入21 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國旅遊更是成為一種時尚。許多退休老人將旅遊當作生活的一部分,三五成群,說走就走;上班族們雖然工作繁忙,也利用周末或休假時間,呼朋喚友,結伴而行。背起行囊,走在路上,享受新鮮的空氣和溫柔的陽光,洗去胸中的塵垢,煥發蓬勃的生機。
每當采訪歸來,掩卷而思,我的心靈常常受到震撼,我感到自己有責任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向廣大讀者講述他們的輝煌、他們的失敗、他們的喜悅、他們的煩惱……從這種剝繭抽絲的描述中,詮釋他們的生活理念,揭示他們的成功秘訣。於是,相繼完成了30 餘篇的報告文學,後來編輯成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書名為《人生風景》。
與此同時,我還專注散文寫作,先後出版了《海外風》和《秋窗流螢》兩本散文集,其中大部分文章在《海外星雲》《中國建材報》《上海城市導報》《溫州日報》等報刊發表過。我認為,散文的美感應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感情之美,二是文字之美。人貴誠、情貴真,隻有“誠”和“真”才能感動讀者。至於散文的語言,力求精練、樸實,追求一種詩的意境。我的文章不長,往往截取生活的一個片斷,或一人一事,或一情一景,以小見大,以少勝多,融情於景,鑄理於情,賦予其內在的意義和審美的情趣。當然,這是我追求的目標,由於自己才疏學淺,作品難免浮光掠影,達不到上述要求,有的甚至失之淺薄,流於平庸。
從我的創作過程看,寫過文學評論,寫過報告文學,也寫過散文隨筆,雖然有點“雜”,但就自己的寫作態度而言,還是認真、用心和嚴謹的。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我最欽佩的人是李白。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位瀟灑的旅行家。青年時期,他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古蜀道留下了他匆匆的身影,黃鶴樓回蕩著他朗朗的笑聲。香爐峰旁,他讚歎瀑布的雄偉;鳳凰台下,他抒發懷古的情懷。“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他幾乎走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甚至在夢裏也遊天姥,登雲梯。最後在安徽當塗“下水撈月”,帶著灑脫和遺憾離開人世。祖國山河的雄奇壯麗,使李白馳騁想象,詩興激發,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大多是在旅途中寫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