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的一生始終離不開情緒。情緒是個多麵體,有些方麵可以令人產生輕鬆、愉悅的感覺,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有些方麵則會擾亂人體的生理機能,對健康有害無利。作為情緒的一份子,生氣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人們通常在感情劇烈波動的時候會說出“氣死人了”之類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氣的副作用還是不小的。

中國人很早以前就已經注意到情緒在養生中的作用,奠定中醫理論基礎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將情緒的作用概括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人在生氣的時候,肝氣上揚,氣血聚集在頭腦,導致頭昏腦漲、胸悶氣短,嚴重的還會導致疾病。

生氣對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其一是身體健康方麵,生氣會改變人的內分泌,進而改變人體的健康水平,例如它會使血壓升高、血糖代謝變慢,以及心律不齊等,所以醫生總是告誡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千萬不要生氣。另外,生氣也會影響人的思維能力,受到怒火的強烈刺激,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點,卻對其中各種因素視而不見,往往使人意氣用事,做出錯誤的選擇。

除了這些影響之外,經常生氣還會引發其他心理問題。比如說,一個人經常生氣,那麼他和別人的相處過程就不會十分愉快,在怒氣衝衝的時候,抑鬱也悄悄地從背後襲來,因此經常生氣的人很容易得抑鬱症或焦慮症。現今社會對心理疾病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很多人覺得心理疾病不是病,沒有必要去接受專業的治療,甚至還有人嘲笑那些得了心理疾病的患者。其實心理疾病離我們很近,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不良的情緒就像是感冒、發燒等常見疾病,隻要及時加以幹預,完全可以避免嚴重的後果,反之,如果放任不管,就可能引起嚴重的後果。情緒的蔓延是十分可怕的,它會導致人的心理扭曲,最終變成一個完全不正常的怪物。

對付怒氣,中醫的辦法是“悲克怒”,悲可以是悲傷,也可以是慈悲。一個人在盛怒之下,往往容易失去理智,心裏想的都是如何去報複,如果這時用一些悲傷的事情來打動他,讓他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而且除了報複之外,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更加美好、更加重要的人和事。當一個人的內心湧起了慈悲,他就會感受到愛的存在,而這正是消解仇恨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該盡量保持好脾氣,不要讓怒火出現苗頭,因為求醫不如求己。最好的治療方法往往是從一些細微的小事做起,防範於未然。

本書在編撰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情誌養生的著作,分別從精神、髒腑、穴位、飲食等方麵對生氣進行了探討,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麵麵。書中既有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又有傳統醫學的特效理論,在閱讀的過程中,讓你對生氣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