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7日,上塰。
寬大廣闊的大廳裏,一場葬禮正在舉行,於眾人環繞之中躺在正中央的,是雷霆影業的前任董事長——柳奮雷。
柳奮雷以前是上塰電影製片廠的導演,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中國陷入下崗大潮,無數國有企業入不敷出,一蹶不振。曾經無比輝煌的上塰電影製片廠,也進入了她生命的最後階段,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整個製片廠的各項業務陷入停頓,廠內員工大多無所事事,有的選擇混吃等死,有的選擇離開,義無反顧的投入到洶湧的商業大潮,在上塰這個中國的經濟中心掙紮搏殺。
還懷有一個電影夢的柳奮雷,既不甘心就這麼蹉跎一生,又對轉行經商毫無興趣,便聯絡了上影廠一幫誌同道合的同事,創建了雷霆影業,為的,就是再現上影廠的輝煌,繼續與北影廠分庭抗禮,維持中國電影製作的南北格局。
不過,正如那句名言所說,成功與否,固然要依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曆史進程。上塰的電影製作從20年前就已經乏力不振,近幾年更是無所作為,這個曾經的中國電影製作中心,其沒落潦倒已是大勢所趨,不是柳奮雷集合幾個戰友同誌就能挽狂瀾於既倒的。不顧曆史進程咬牙死撐的結果就是,脫胎於上影廠的雷霆影業,就如她的母體一樣,建立不到十年,就已經瀕臨倒閉。
給這個公司帶來最後一擊的,是今年上映的《射日》。這是柳奮雷在絕境之中的最後一搏,投資高達1億,製作周期超過兩年,聲勢浩大,震動八方。
然後,跟這兩年張毅謀、陳愷歌、馮曉剛紮堆拍攝的古裝大片一樣,撲了,撲的比那幾個同行還要慘。
1億成本,最後隻收到6000萬票房,要知道,被罵成狗的《無極》還有1億8000萬呢,《射日》輸的究竟有多慘,由此可見一斑。
這部電影的失敗,直接擊垮了柳奮雷,他本來身體就不好,這兩年為了《射日》的籌備拍攝,更是嘔心瀝血,心力交瘁。《射日》上映一周,大敗虧輸已成定局,公司麵臨倒閉,眼看一生事業盡付流水,他再也支持不住,心髒病發作,猝死在家中。
至此,所有人都明白,折騰了11年之後,雷霆影業終於走到了關門大吉的最後關頭,上塰這個曾經的中國電影製作中心,這下是真的要落幕了。
葬禮很快辦了起來,很多圈裏人都來參加,報紙上說的清楚,這既是柳奮雷的葬禮,也是雷霆影業的葬禮,更是上塰電影的葬禮。
出現在葬禮上的有不少前輩大佬,其中就有謝縉,他的大部分代表作,比如《女籃五號》《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都是和上影廠合作拍攝的,和柳奮雷也是關係匪淺,亦師亦友。
有了謝縉,自然就少不了薑紋,他和柳奮雷交情不算深,但他的成名之作《芙蓉鎮》是上影廠投拍的。
韓三評也露了麵,他和柳奮雷是老相識了,早年兩人一個在峨眉電影製片廠,一個在上塰電影製片廠,暗地裏沒少較勁,不過那時候柳奮雷眼中的對手隻有北影廠,看不上峨影廠,更不怎麼把韓三評放在心上。
可是後來,韓三評卻一路高升,把柳奮雷遠遠甩在了身後,尤其是1994年,他一躍而成為北影廠廠長。這大大刺激到了柳奮雷,那時候上影廠已是半死不活,他一怒之下,藝術家脾氣發作,拉起一支隊伍單幹,成立了雷霆影業,誓要與韓三評爭個高下。
那一年,大陸還有另外一家影視公司成立,名字叫華誼。
一晃11年過去,韓三評更上一層樓,成了中影集團的公司副董,而且眼看著就要轉正,風頭極盛,圈內人都以“三爺”相稱。反觀柳奮雷,卻是江河日下,油盡燈枯。
“奮雷還是很有幾分才氣的,可惜了。”
這是韓三評對華誼董事長王忠軍說的話,一旁的王忠磊聽了,隻是嗤笑。
他有理由嗤笑,柳奮雷有才氣嗎?或許有吧,可那是藝術上的才氣,而不是商業上的。看他這些年的折騰,王忠磊這個對手都替他捉急,雷霆影業居然能維持11年之久,在王忠磊看來也是一樁異數了。
不過嘛,死者為大,人死債消,以前齟齬再多,現在也都成了過往,葬禮上,該有的禮數一點不少,這一點王忠磊還是做得很到位的。隻不過,在肅穆的麵容之下,他也在暗暗盤算,雷霆影業現在還有多少家底?華誼又能從中挖到多少好處?
環視現場,抱著與王忠磊同樣心思的大有人在。樹倒猢猻散,老東家沒了,自然要為以後的路好好做做打算,雷霆影業這些年雖然凋零的不行,但畢竟是脫胎於上影廠,很多員工的專業素質還是很過關的。在場的大佬,包括唏噓不已的韓三評,都在打著瓜分雷霆影業的主意。
葬禮進行的有條不紊,大佬們的算盤也打得有模有樣,在他們看來,雷霆影業已是他們的盤中餐,隻等葬禮一過,就下場爭食。
至於雷霆影業會不會自救翻盤,對此,大佬們的反應隻是嗬嗬一笑。
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廳內的一對母女,母親還不到30歲,嬌柔美麗,楚楚動人,女兒大約7歲,嬌憨可愛。她們是柳奮雷的妻女,也是所有人眼中這個爛攤子的繼承人。在柳奮雷死後,母女二人一直處在淒惶不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