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由誰寫”,決定文章的高度和寬度。我們作為文字工作者,歸根到底是要提供文字服務。那麼,在寫材料的過程中,就要根據上級要求,完成自身向領導的轉變。即我們在寫材料的時候,要把自己當成領導。換言之,我們的材料要體現出領導的水平、領導的高度、領導的思路、領導的想法。
舉例來說,可能×街道辦、黨政辦的同誌要同時為街道書記和主任各準備一篇向區紀委、全委會的述職述廉報告。那麼,兩個人的報告內容,就要體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作為書記,報告就要側重於抓黨建、抓隊伍、抓廉政建設等內容。而主任,就可以更多地提一些如何管錢、管基建、管社會治理等等的具體事務。也就是說,書記的述職內容可以相對更綜合一些,主任的述職內容就要更加務實一些。如果你幫領導寫出來的兩篇稿子,書記更務實、主任反而更務虛,就產生了角色的錯位。
另外,由於領導的身份不同,所以在表述中,對同樣一件事情,語氣也要有所變化。比如,如果這個部門是行政口領導分管的,那黨口領導即使對該工作要提出批評,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就可以表述成“希望××工作得到加強”等。相反,如果本身就是行政口領導講話,那對該部門就可以更直接地批評一番。
所以綜合起來,我們在寫公文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當成領導,完全地融入領導的角色中去,這就叫作解決“為誰寫”的問題。
二是“對誰寫”,決定文章的角度和深度。所謂對誰而寫,即充分考慮材料的場合和麵向群體。是麵向全體幹部職工的講話?是麵向上級的彙報?是中心組學習的發言?是上交上級黨組織審核的對照檢查?根據場合、麵向群體或者說“聽眾”的不同,調整文章的角度,寫出不同的材料來。
比如,同樣是一篇單位一把手的述職述廉材料,一個場景是在上級召開的大會上述職述廉,另一個場景是在本單位內麵向全體幹部職工述職述廉。這兩份材料,雖然大體內容可以一致,但語氣、表述方式都要進行一定的微調。向上級的請示彙報,就要在完成上級布置工作的情況、落實全年計劃任務的情況等內容上加以重點闡述。相反,麵向本單位的幹部職工來述職,就要多貼近幹部職工關心的問題,多講講為他們辦了哪些實事好事,等等。
又比如,你要為同樣一位領導準備兩份稿子。一份是向上級彙報某項工作的彙報稿,一份是布置任務給下級的布置稿,那麼就有很基本的要求需要把握。彙報稿,要精幹,要突出重點,要讓上級快速明了已經做了什麼、還要做什麼,不需要過多的解釋說明。相反,對下級布置工作,就要不厭其煩、要具體。
所以這是第二個問題“對誰寫”,也很簡單,即麵向群體不同、場合不同,所以文章的角度要不同、謀篇布局也就不同。
一是“由誰寫”,決定文章的高度和寬度。我們作為文字工作者,歸根到底是要提供文字服務。那麼,在寫材料的過程中,就要根據上級要求,完成自身向領導的轉變。即我們在寫材料的時候,要把自己當成領導。換言之,我們的材料要體現出領導的水平、領導的高度、領導的思路、領導的想法。
舉例來說,可能×街道辦、黨政辦的同誌要同時為街道書記和主任各準備一篇向區紀委、全委會的述職述廉報告。那麼,兩個人的報告內容,就要體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作為書記,報告就要側重於抓黨建、抓隊伍、抓廉政建設等內容。而主任,就可以更多地提一些如何管錢、管基建、管社會治理等等的具體事務。也就是說,書記的述職內容可以相對更綜合一些,主任的述職內容就要更加務實一些。如果你幫領導寫出來的兩篇稿子,書記更務實、主任反而更務虛,就產生了角色的錯位。
另外,由於領導的身份不同,所以在表述中,對同樣一件事情,語氣也要有所變化。比如,如果這個部門是行政口領導分管的,那黨口領導即使對該工作要提出批評,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就可以表述成“希望××工作得到加強”等。相反,如果本身就是行政口領導講話,那對該部門就可以更直接地批評一番。
所以綜合起來,我們在寫公文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當成領導,完全地融入領導的角色中去,這就叫作解決“為誰寫”的問題。
二是“對誰寫”,決定文章的角度和深度。所謂對誰而寫,即充分考慮材料的場合和麵向群體。是麵向全體幹部職工的講話?是麵向上級的彙報?是中心組學習的發言?是上交上級黨組織審核的對照檢查?根據場合、麵向群體或者說“聽眾”的不同,調整文章的角度,寫出不同的材料來。
比如,同樣是一篇單位一把手的述職述廉材料,一個場景是在上級召開的大會上述職述廉,另一個場景是在本單位內麵向全體幹部職工述職述廉。這兩份材料,雖然大體內容可以一致,但語氣、表述方式都要進行一定的微調。向上級的請示彙報,就要在完成上級布置工作的情況、落實全年計劃任務的情況等內容上加以重點闡述。相反,麵向本單位的幹部職工來述職,就要多貼近幹部職工關心的問題,多講講為他們辦了哪些實事好事,等等。
又比如,你要為同樣一位領導準備兩份稿子。一份是向上級彙報某項工作的彙報稿,一份是布置任務給下級的布置稿,那麼就有很基本的要求需要把握。彙報稿,要精幹,要突出重點,要讓上級快速明了已經做了什麼、還要做什麼,不需要過多的解釋說明。相反,對下級布置工作,就要不厭其煩、要具體。
所以這是第二個問題“對誰寫”,也很簡單,即麵向群體不同、場合不同,所以文章的角度要不同、謀篇布局也就不同。
三是“為何寫”,決定文章的尺度和力度。俗話說,文以載道,所以無論是公務員單位也好,國有企事業單位也好,每一份文件、每一份材料,幾乎都有它的意圖。換言之,我們在起草文稿的時候,就要多想一想,為什麼要寫這個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