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的旋律如交響樂般充滿變化。北美館用強烈的橘紅色代表高更,我認為這是大地的顏色。展覽的主題是“永遠的他鄉”,高更熱愛土地並不限於出生地法國,他遊走各地為的是尋找平靜,擺脫文明的影響。高更吸收了各大派係的創作手法,開創了“綜合主義”這種簡化、主觀、形體不清楚的畫派。他沒有迷失於塞尚、畢沙羅的風格,在“三個大溪地人”的作品中有濃濃的原始味,高更自稱野蠻人,這就是屬於他的節奏吧!
同為藝術之子,幾米和高更的創作截然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忠於自己”的精神——選擇跟隨自己。
我想我也聽見了自己的旋律。
B寶
親愛的AB寶:
從你們小時候開始,隻要有著名的藝術大師來台灣展出作品,不管看得懂或看不懂,媽媽一定會帶著你們擠在人群中朝聖。其實不管在當地旅行或我們全家到國外旅行,參觀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或各式各樣不同的主題,隻要有展覽,一定進去看。這很像爸爸小時候跟著奶奶參加進香團,隻要看到有廟就進去拜一樣,我跟在大人屁股後麵一路拜,根本不知道自己拜的是什麼神。
我其實很好奇,你們怎麼能夠那麼厲害,不管什麼展覽都能夠有耐心地看。我猜,或許你們因為自己的經驗而能體會到表麵上看來即便微不足道的小展覽,背後都是許多人的心血。你們從小學四年級起連續很多年參加科學展覽比賽,你們自己設計製作展示掛圖時,對於每個字句或表格該如何呈現,都費盡腦筋,而且你們也看到荒野保護協會的誌工們在參與展覽或準備各種攤位展示時,總是反複討論與構思如何用最簡單、最清晰的方式表達最多或最深入的內涵。因為如此的體會,我們相信隻要我們用心參觀,應該都可以從似乎平淡無奇的展覽中學到一些東西。
不過,也有很多次,包括花費巨資的國際大師到台灣展覽,你們看了半天,卻看不出所以然,而且大部分我都沒有跟你們去,難怪你們偶爾會疑惑究竟要不要去跟一大堆民眾去湊熱鬧。
我不太去擠這些國際藝術大師的展覽,因為一般是你們可以去的時間我沒有空,而且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隻能快速瀏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哪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地靜靜觀賞真跡,否則我會幹脆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不過,這是對於我個人而言,至於你們,我還是覺得可以到現場去感受一下氛圍,參觀本身就是對大師的致敬,也是在表達對藝術的憧憬,而且,隻有社會上願意去參觀的民眾眾多,才能支持主辦單位繼續籌劃這些藝術展演,同時也能激勵更多本土的藝術創作,長期來說,對提升台灣社會整體的文化水平也會有幫助。
高更的旋律如交響樂般充滿變化。北美館用強烈的橘紅色代表高更,我認為這是大地的顏色。展覽的主題是“永遠的他鄉”,高更熱愛土地並不限於出生地法國,他遊走各地為的是尋找平靜,擺脫文明的影響。高更吸收了各大派係的創作手法,開創了“綜合主義”這種簡化、主觀、形體不清楚的畫派。他沒有迷失於塞尚、畢沙羅的風格,在“三個大溪地人”的作品中有濃濃的原始味,高更自稱野蠻人,這就是屬於他的節奏吧!
同為藝術之子,幾米和高更的創作截然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忠於自己”的精神——選擇跟隨自己。
我想我也聽見了自己的旋律。
B寶
親愛的AB寶:
從你們小時候開始,隻要有著名的藝術大師來台灣展出作品,不管看得懂或看不懂,媽媽一定會帶著你們擠在人群中朝聖。其實不管在當地旅行或我們全家到國外旅行,參觀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或各式各樣不同的主題,隻要有展覽,一定進去看。這很像爸爸小時候跟著奶奶參加進香團,隻要看到有廟就進去拜一樣,我跟在大人屁股後麵一路拜,根本不知道自己拜的是什麼神。
我其實很好奇,你們怎麼能夠那麼厲害,不管什麼展覽都能夠有耐心地看。我猜,或許你們因為自己的經驗而能體會到表麵上看來即便微不足道的小展覽,背後都是許多人的心血。你們從小學四年級起連續很多年參加科學展覽比賽,你們自己設計製作展示掛圖時,對於每個字句或表格該如何呈現,都費盡腦筋,而且你們也看到荒野保護協會的誌工們在參與展覽或準備各種攤位展示時,總是反複討論與構思如何用最簡單、最清晰的方式表達最多或最深入的內涵。因為如此的體會,我們相信隻要我們用心參觀,應該都可以從似乎平淡無奇的展覽中學到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