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普魯姆的運氣就沒有我們這麼好了,雖然他也造訪了丹濃穀,但他隻是聽到了大眼斑雉的鳴叫聲。不過,這並不妨礙他用大眼斑雉的求偶表演和華麗的羽飾展開他於“審美品位”理論的解釋。普魯姆是享譽世界的鳥類學家,以研究鳥類的配偶選擇和顏色的進化見長。他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那些熱帶叢林深處令人眼花繚亂的鳥類,以及它們的交配行為。比如,各種嬌鶲複雜的炫耀舞步,梅花翅嬌鶲利用特化的次級飛羽快速摩擦發出聲響,雄性華美極樂鳥“高級黑”的羽毛。普魯姆詳盡地描繪出鳥類美麗、複雜和炫目的求偶表演,這些性狀都與雌性個體的配偶選擇有關,但似乎與生存無關。普魯姆認為諸多精巧的性狀純粹出於美學原因,即為了“雌性的審美情趣”。這種力量可以從適應性進化的限製中獨立出來,驅動雄性觀賞性特征的進化,使它們變得更加複雜和精致。
理查德的理論並不是獨特的科學洞見,他試圖複現的是“達爾文的危險想法”,拓展統計學家羅納德·費希爾提出的“失控選擇”理論。這本書出版以後,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因為普魯姆動搖了長期以來形成並不斷完善的現代自然選擇理論。他力主把性選擇從自然選擇中剝離出來,建立起一套純粹的、與自然選擇和功能無關的審美理論,但他忽視了個體的性狀的確會受到環境和個體質量的影響。進化生物學家漢密爾頓和祖克的理論表明,有關性狀可以顯示出求偶者對寄生蟲和疾病的抵抗能力,的確關乎個體質量。在這本書裏,理查德還運用他的審美理論,探討了人類性征、求偶選擇和性行為的進化,希望獲得更多讀者的認同。這些努力使得這本書備受爭議,受到了很多進化生物學家的批評。
很顯然,理查德擁有非常大的勇氣,從達爾文最初的著作出發,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去豐富和完善達爾文的觀點,表達他不同於主流的性選擇理論的見解。作為一名進化生物學者,我對他的很多觀點都不敢苟同,但這並不妨礙我仔細欣賞這本書對很多動物尤其是鳥類行為和生活的精彩描述。在閱讀方麵,《美的進化》足以帶給博物學愛好者引人入勝的體驗,從閱讀中體會到自然之美,思考關於自然和兩性的哲學。這恐怕就是這本書入圍2018年美國普利策圖書獎,並獲得提名的原因吧。為此,我更願意認為,《美的進化》融合了理查德對自己的研究和自然的感悟,書中的觀點固然引發很大爭議,但同樣啟發思考,是一本非常適讀的科普圖書。
當然,我不能不提到的是,理查德10歲就開始觀察和研究鳥類了,並立誌把鳥類學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少年時,他觀察和識別鳥類的經曆也培養了他對自然現象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所以他的研究極其專注於鳥類形態和行為方麵的細節,並取得了很多開拓性的成就。理查德年輕時失聰,這在客觀上促使他專注於研究鳥類羽毛的顏色,對美的追求和他的學術旅程並行。正如他在這本書的結尾寫道:“觀鳥和科學是這個世界上探索自我的兩種方式,是通過感知我們周圍自然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找到自我表達方式的和意義的平行途徑。”
理查德·普魯姆的運氣就沒有我們這麼好了,雖然他也造訪了丹濃穀,但他隻是聽到了大眼斑雉的鳴叫聲。不過,這並不妨礙他用大眼斑雉的求偶表演和華麗的羽飾展開他於“審美品位”理論的解釋。普魯姆是享譽世界的鳥類學家,以研究鳥類的配偶選擇和顏色的進化見長。他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那些熱帶叢林深處令人眼花繚亂的鳥類,以及它們的交配行為。比如,各種嬌鶲複雜的炫耀舞步,梅花翅嬌鶲利用特化的次級飛羽快速摩擦發出聲響,雄性華美極樂鳥“高級黑”的羽毛。普魯姆詳盡地描繪出鳥類美麗、複雜和炫目的求偶表演,這些性狀都與雌性個體的配偶選擇有關,但似乎與生存無關。普魯姆認為諸多精巧的性狀純粹出於美學原因,即為了“雌性的審美情趣”。這種力量可以從適應性進化的限製中獨立出來,驅動雄性觀賞性特征的進化,使它們變得更加複雜和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