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9 章(1 / 3)

原先的星軌呈橢球形,故而會有‘近日點’與‘遠日點’之說,現在的星軌更趨近於圓形,相應地、反饋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四季變得更均勻了些,冬天不再晝短夜長,夏天不再晝長夜短,冬夏兩季的溫差也漸漸趨近,真正向著四季如春靠攏。

對於老百姓而言,氣候變得越來越舒服,這自然是好事情,壓根沒人會往其它地方想,但對於天文與氣候的研究者來說,這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全球的天文學家與氣候學家針對這種情況進行了深入地討論,主要依托的論據材料便是華國對外開放的衛星數據。

八大行星上的衛星網通過數據流的形式連接在了一起,洛書文精心設計的‘數據探針’起到了效果,不斷有數據發射向外太空,同時,不斷有數據從外太空反饋回來,人類對頭頂這篇星空的了解越來越多,那些天文與氣候學家則是越來越惶恐。

能夠引動太陽係八大行星全部規範軌跡的事物,他們能想到的隻有太陽係中唯一的恒星——‘太陽’。

難道是太陽發生某種未知的變化了?

許多學者聯名要求航空航天實力最為雄厚的華國針對太陽展開新一輪的探索工作,然而他們卻被告知,華國航空航天的帶頭人洛書文已經辭去了相關工作,專心開展學術教研活動。

就在這些專家學者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華國科學院天文氣候研究所的一個專家接了個電話,決定將洛書文之前寫的一篇論文與橫亙在八大行星之間的數據探針所探測到的結果全部公布了出來。

“在距離地球不到四十光年的地方,有一個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洞正在以兩倍光速的超光速橫衝直撞而來,但凡是被它所觸及到的星球,全部被吞噬……”

洛書文的論文中詳細模擬了那顆黑洞的運轉軌跡,以有理有據的形式公布了出來。

看到洛書文這篇論文的專家學者臉都白了好幾分。

如果星軌沒有發生微調變化,那毫無疑問,那個黑洞將擦著地球的邊緣飛過,而且會和地球發生一定的交集。情況理想的話,地球會被那個黑洞給‘啃’下一口來,如果情況不理想的話,怕是整個地球都會被拖進去。

經過微調變化之後的星軌已經遠遠避開了那個黑洞的軌跡,而且由於公轉與自轉也都發生了變化,當那顆黑洞降臨至第三軌道時,地球剛好運轉到了太陽的另外一邊……這顆黑洞將擦著第三軌道被巨大的離心力甩出太陽係,然後繼續朝著前方運行。

終於有明白人反應了過來,這個人便是英吉利皇家天文學會的會長鮑恩教授。

鮑恩教授激動得像是得了帕金森一樣,他問華國科學院天文氣候研究所的那個專家,“所以,華國一早就開始籌備這件事情了?之所以投入那麼多錢進入航空航天領域,都是為了避開這個黑洞?”

原先的星軌呈橢球形,故而會有‘近日點’與‘遠日點’之說,現在的星軌更趨近於圓形,相應地、反饋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四季變得更均勻了些,冬天不再晝短夜長,夏天不再晝長夜短,冬夏兩季的溫差也漸漸趨近,真正向著四季如春靠攏。

對於老百姓而言,氣候變得越來越舒服,這自然是好事情,壓根沒人會往其它地方想,但對於天文與氣候的研究者來說,這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全球的天文學家與氣候學家針對這種情況進行了深入地討論,主要依托的論據材料便是華國對外開放的衛星數據。

八大行星上的衛星網通過數據流的形式連接在了一起,洛書文精心設計的‘數據探針’起到了效果,不斷有數據發射向外太空,同時,不斷有數據從外太空反饋回來,人類對頭頂這篇星空的了解越來越多,那些天文與氣候學家則是越來越惶恐。

能夠引動太陽係八大行星全部規範軌跡的事物,他們能想到的隻有太陽係中唯一的恒星——‘太陽’。

難道是太陽發生某種未知的變化了?

許多學者聯名要求航空航天實力最為雄厚的華國針對太陽展開新一輪的探索工作,然而他們卻被告知,華國航空航天的帶頭人洛書文已經辭去了相關工作,專心開展學術教研活動。

就在這些專家學者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華國科學院天文氣候研究所的一個專家接了個電話,決定將洛書文之前寫的一篇論文與橫亙在八大行星之間的數據探針所探測到的結果全部公布了出來。

“在距離地球不到四十光年的地方,有一個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洞正在以兩倍光速的超光速橫衝直撞而來,但凡是被它所觸及到的星球,全部被吞噬……”

洛書文的論文中詳細模擬了那顆黑洞的運轉軌跡,以有理有據的形式公布了出來。

看到洛書文這篇論文的專家學者臉都白了好幾分。

如果星軌沒有發生微調變化,那毫無疑問,那個黑洞將擦著地球的邊緣飛過,而且會和地球發生一定的交集。情況理想的話,地球會被那個黑洞給‘啃’下一口來,如果情況不理想的話,怕是整個地球都會被拖進去。

經過微調變化之後的星軌已經遠遠避開了那個黑洞的軌跡,而且由於公轉與自轉也都發生了變化,當那顆黑洞降臨至第三軌道時,地球剛好運轉到了太陽的另外一邊……這顆黑洞將擦著第三軌道被巨大的離心力甩出太陽係,然後繼續朝著前方運行。

終於有明白人反應了過來,這個人便是英吉利皇家天文學會的會長鮑恩教授。

鮑恩教授激動得像是得了帕金森一樣,他問華國科學院天文氣候研究所的那個專家,“所以,華國一早就開始籌備這件事情了?之所以投入那麼多錢進入航空航天領域,都是為了避開這個黑洞?”

來自華國的專家一臉與有榮焉地點頭,“正是。”

鮑恩教授又問,“能透露一下,華國是如何發現這個黑洞的嗎?又是什麼支持華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投入這麼多財力物力?據我所知,華國為了實現掌控太陽係的另外七大行星以及部分標誌性衛星,所投入的財力已經超過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