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對危機的時候,回憶自己以往是如何應對它們的,重新肯定自己應對和解決危機的能力。同時,也要以合理的態度來對待這些事情,嚐試從更廣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相信問題帶來的影響是暫時的,危機終究可以過去,因此哪怕在危機時刻,也不要忽略我們身邊的美好事物。
三、有餘力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1)做好家庭防護和自我隔離,勸說周圍的朋友、家人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宣傳公共衛生與健康安全的小知識。
(2)組織一些互助群,盡可能幫助留在湖北的朋友、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四、即便你擔心自己和家人將會受到感染,也請繼續進行正向思維
(1)提醒親人、朋友,保持個人和家庭衛生,戴口罩,以及認真洗手和消毒。
(2)多關心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讓自己有適當娛樂開心的時間。
(3)無論未來如何發展,至少這一刻我仍然擁有健康,我可以繼續努力工作和生活。
(4)即使我真的生病了,也會有很多人陪伴我一起麵對。
問題二:疫情發生後,大家需要在家自我隔離,但是有的老師在自我隔離期間變得焦躁煩悶,這可如何是好?
分析
其實,隔離使我們煩躁,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要意識到隔離是與病毒抗爭的必要方案,是戰勝疫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一方麵要允許自己有一些負麵情緒(像浮躁、孤獨)的發生,另一方麵,也可以充分運用一些方法,來保證自己隔離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態。
建議
一、活用人際關係
當人們待在家裏長期不能出門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鼓勵是維持心理健康狀態的重要方式。與朋友、家人一起進行適當交流,是一個感受彼此陪伴和支持的過程,讓彼此的情緒可以得到交流和呼應,在互動中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如果有機會可以和朋友、家人待在一起,那麼就要珍惜,認真地跟他們一起互動和聊天,哪怕隻是說些瑣事。但是盡量聊點有趣的事情,不要老是指責,或者隻是吐槽。
如果沒有跟家人待在一起,也應該充分利用人際資源,多與自己的親人、朋友、老師、學校等溝通,患難見真情。可以通過現代通訊手段如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網絡聊天軟件等,傾訴彼此內心的感受,相互問候、安慰、支持與鼓勵,這些都是對我們有益的。
二、接納隔離的狀態
隔離不代表與世隔絕,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依然有很多方法來保持與外界的聯係。因此,哪怕在隔離的時候,我們依然要盡可能多地保留正常的生活內容,在可能的情況下照常進行自己的工作或創作。另外,在暫時遠離喧囂的人群的時候,冷靜地想想以前沒有時間思考的問題:
(1)給每天的生活作計劃,飲食和睡眠要規律。
在麵對危機的時候,回憶自己以往是如何應對它們的,重新肯定自己應對和解決危機的能力。同時,也要以合理的態度來對待這些事情,嚐試從更廣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相信問題帶來的影響是暫時的,危機終究可以過去,因此哪怕在危機時刻,也不要忽略我們身邊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