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綠是朦朧的,飄浮在樹杪,完全不像是葉子……)
遠樹的綠色的呼吸。
批判的同誌說:連呼吸都是綠的了,你把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汙蔑到了什麼程度?!聽到這樣的批判,我隻有停筆不記,愣在那裏。我想辯解兩句,行嗎?當時我想:魯迅曾說“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現在本來應該到了可行的時候,但還是不行。所謂“大辯論”,其實是“大辯認”,他辯你認。稍微辯解,便是“態度問題”。態度好,問題可以減輕;態度不好,加重。問題是問題,態度是態度,問題大小是客觀存在,怎麼能因為態度如何而膨大或收縮呢?許多錯案都是因為本人為了態度好而屈認,而造成的。假如再有運動(阿彌陀佛,但願真的不再有了),對實事求是、據理力爭的同誌應予表揚。
開了多次會,批判的同誌實在沒有多少可說的了。那兩位批判《仇恨·輕蔑·自豪》和“綠色的呼吸”的同誌當然也知道這樣的批判是不能成立的。批判“綠色的呼吸”的同誌本人是詩人,他當然知道詩是不能這樣引申解釋的。他們也是沒話找話說,不得已。我因此覺得開批判會對被批判者是過關,對批判者也是過關。他們也並不好受。因此,我當時就對他們沒有怨恨,甚至還有點同情。我們以前是朋友,以後的關係也不錯。我記下這兩個例子,隻是說明批判是一出荒誕戲劇,如莎士比亞說,所有的上場的人都隻是角色。
我在一篇寫右派的小說裏寫過:“寫了無數次檢查,聽了無數次批判……她不再覺得痛苦,隻是非常的疲倦。她想:定一個什麼罪名,給一個什麼處分都行,隻求快一點,快一點過去,不要再開會,不要再寫檢查。”這是我的親身體會。其實,問題隻是那一些,隻要寫一次檢查,開一次會,甚至一次會不開,就可以定案。但是不,非得開夠了“數”不可。原來運動是一種疲勞戰術,非得把人搞得極度疲勞,身心交瘁,喪失一切意誌,癱軟在地上不可。我寫了多次檢查,一次比一次更沒有內容,更不深刻,但是我知道,就要收場了,因為大家都累了。
結論下來了:定為一般右派,下放農村勞動。
我當時的心情是很複雜的。我在那篇寫右派的小說裏寫道:“……她帶著一種奇怪的微笑。”我那天回到家裏,見到愛人說,“定成右派了”,臉上就是帶著這種奇怪的微笑的。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笑。
我想起金聖歎。金聖歎在臨刑前給人寫信,說:“殺頭,至痛也,……聖歎以無意得之,不亦異乎?”有人說這不可靠。金聖歎給兒子的信中說:“字諭大兒知悉,花生米與豆腐幹同嚼,有火腿滋味。”有人說這更不可靠。我以前也不大相信,臨刑之前,怎能開這種玩笑?現在,我相信這是真實的。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魯迅說金聖歎“化屠夫的凶殘為一笑”,魯迅沒有被殺過頭,也沒有當過右派,他沒有這種體驗。
(新綠是朦朧的,飄浮在樹杪,完全不像是葉子……)
遠樹的綠色的呼吸。
批判的同誌說:連呼吸都是綠的了,你把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汙蔑到了什麼程度?!聽到這樣的批判,我隻有停筆不記,愣在那裏。我想辯解兩句,行嗎?當時我想:魯迅曾說“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現在本來應該到了可行的時候,但還是不行。所謂“大辯論”,其實是“大辯認”,他辯你認。稍微辯解,便是“態度問題”。態度好,問題可以減輕;態度不好,加重。問題是問題,態度是態度,問題大小是客觀存在,怎麼能因為態度如何而膨大或收縮呢?許多錯案都是因為本人為了態度好而屈認,而造成的。假如再有運動(阿彌陀佛,但願真的不再有了),對實事求是、據理力爭的同誌應予表揚。
開了多次會,批判的同誌實在沒有多少可說的了。那兩位批判《仇恨·輕蔑·自豪》和“綠色的呼吸”的同誌當然也知道這樣的批判是不能成立的。批判“綠色的呼吸”的同誌本人是詩人,他當然知道詩是不能這樣引申解釋的。他們也是沒話找話說,不得已。我因此覺得開批判會對被批判者是過關,對批判者也是過關。他們也並不好受。因此,我當時就對他們沒有怨恨,甚至還有點同情。我們以前是朋友,以後的關係也不錯。我記下這兩個例子,隻是說明批判是一出荒誕戲劇,如莎士比亞說,所有的上場的人都隻是角色。
我在一篇寫右派的小說裏寫過:“寫了無數次檢查,聽了無數次批判……她不再覺得痛苦,隻是非常的疲倦。她想:定一個什麼罪名,給一個什麼處分都行,隻求快一點,快一點過去,不要再開會,不要再寫檢查。”這是我的親身體會。其實,問題隻是那一些,隻要寫一次檢查,開一次會,甚至一次會不開,就可以定案。但是不,非得開夠了“數”不可。原來運動是一種疲勞戰術,非得把人搞得極度疲勞,身心交瘁,喪失一切意誌,癱軟在地上不可。我寫了多次檢查,一次比一次更沒有內容,更不深刻,但是我知道,就要收場了,因為大家都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