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者為何不賺錢?主要原因為:頻繁交易,推高投資成本;高買低賣,無法堅持長期投資。可是,在流動性過剩的環境下,我們難道隻能把錢存進銀行,獲取那點利息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股票市場走到2018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投資者結構看,A股近幾年正處於從個人投資者主導向機構主導的過渡時期。在機構群體中,以保險、私募、社保、外資為代表的機構開始主導市場的話語權。未來,隨著海外資金、養老目標基金、FOF基金等長期資金的入市,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強化。對於機構投資者,基本都以價值投資為理念,倡導獲取長期穩健的收益,基本不再迷信所謂的“跑贏市場”。

從市場環境來看,過去幾年,隨著A股市場不斷地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市場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變化。隨著並購重組被約束、遊資炒作被嚴格限製,政策監管也在正本清源,揚善懲惡。總體來看,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A股市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已經興起。

今天,全球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至於“跑贏市場”的投資理念和技術幾乎不再奏效。

從全球範圍看,發達國家個人及家庭投資理財有兩大趨勢:一是其更多的資產通過指數基金這個工具在全球市場進行配置,二是更多地通過專業機構投資指數基金來做好穩健投資理財。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形式、通過案例解析向個人投資者介紹目前深受全球投資者青睞的投資理財好工具——指數基金,告訴個人投資者指數基金既是一種全球化資產配置方式,更是一種風險可控、收益可觀的穩健理財工具;既是一種專業化的投資方式,又是一種個人能夠便捷操作的理財工具。

本書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在實操的投資理財工具書。本書第一部分用大量數據揭示了個人投資者僅想依靠個人力量去投資股票必然遭遇虧多盈少的現象和隱藏在其背後的原因。

本書第二部分通過介紹指數基金的原理、運行方式、發展曆史、管理方式、參與機構、投資者權益、投資流程等知識來讓個人投資者明明白白地去投指數基金:到底什麼是指數基金?為什麼要選擇指數基金?怎樣選擇指數基金?通過閱讀這部分內容,你會豁然開朗。

首先,在一個有效市場中,使資產組合的收益率高於市場指數收益率的努力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除非靠運氣。而且人們對“隨機漫步理論”與“混沌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股市的不可預測性。正是由於股市的不可預測性,人們才會放棄主動管理型基金,選擇一種被動的跟蹤市場指數進行投資的方法。

其次,投資者都厭惡風險,同時又追求收益最大化。就單個資產而言,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馬科維茨(Markowitz)證券組合理論認為,通過各種資產不同比例的組合,可以使證券組合整體的收益——風險特征達到在同等風險水平上收益最高或在同等收益水平上風險最小的理想狀態。這個理論充分說明了分散投資所帶來的好處,而實現分散化投資最簡單有效的手段就是投資指數基金。

個人投資者為何不賺錢?主要原因為:頻繁交易,推高投資成本;高買低賣,無法堅持長期投資。可是,在流動性過剩的環境下,我們難道隻能把錢存進銀行,獲取那點利息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股票市場走到2018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投資者結構看,A股近幾年正處於從個人投資者主導向機構主導的過渡時期。在機構群體中,以保險、私募、社保、外資為代表的機構開始主導市場的話語權。未來,隨著海外資金、養老目標基金、FOF基金等長期資金的入市,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強化。對於機構投資者,基本都以價值投資為理念,倡導獲取長期穩健的收益,基本不再迷信所謂的“跑贏市場”。

從市場環境來看,過去幾年,隨著A股市場不斷地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市場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變化。隨著並購重組被約束、遊資炒作被嚴格限製,政策監管也在正本清源,揚善懲惡。總體來看,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A股市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已經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