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心身反應篇
一、什麼是重大災難下的應激反應?
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大家瞬間喪失了大量資源,失去了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身心都會發生一係列變化。這些反應通常表現為一般的身心問題,這也是人在麵對災難時的正常反應,心理學上稱之為應激反應。不同在於,有一些人的反應輕點,有一些人則身心緊張,痛苦萬分,甚至還有一些人已處於極度不穩定狀態,卻還不知道自己身心異常。因此在災難麵前,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知曉自己是否處於應激狀態,並有的放矢地進行相關幹預,對於個體恢複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那麼在災難麵前,人一般會出現什麼樣的應激反應呢?臨床心理會從心理、認知、行為、生理反應等多個方麵來評估和判斷一個人是否處於應激狀態,應激的程度有多深。比如心理上,個體會感到無助,感到焦慮,感到自我的渺小和無力,腦子一片空白、呆若木雞,甚至出現異常精神狀態等;認知上,個體會否認事件的發生,對親人的感染或去世感到自責內疚等;行為上,表現為過度診療、手機依賴、不願意跟人來往等;生理方麵的表現則有失眠、食欲改變、心跳加快等。當然,除了這些非正常情況下的正常反應外,部分人也有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係列反應,臨床心理會把這部分嚴重者劃分為急性應激障礙等。
當然時間總是一劑治愈良藥,大多數受災人群的心理症狀會隨著時間減緩,應激反應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短時間的應激狀態也不會對人產生真正的損害。但仍有一些人群的身心症狀是持續加重的,那麼此時他們就需要尋求專業科學的幫助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