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小家頃刻支離破碎,五口人僅餘紀婉青與雙胞胎妹妹。
姐妹二人悲慟之餘,一連串現實問題接踵而來。
靖北侯爵位乃世襲,父親去世後膝下已無子,爵位便由叔父承襲了,侯府易主,紀婉青姐妹雖依舊是侯府嫡女,但早今非昔比。
本來這種情況下,她們姐妹應不能再引人注目,等三年守孝過後,便由叔父擇一門親事,嫁為人婦便罷。
怎知紀婉青剛剛出孝,就被皇後召見。
說著這位皇後,對方也姓紀,與紀婉青同宗同源,是她父親的堂妹。
紀家先祖是開國功勳,被太.祖敕封為臨江侯,持丹書鐵券,爵位世襲罔替,傳到紀婉青太爺爺手裏,已是第三代。
紀太爺膝下數子,有嫡有庶,嫡長子請封世子承繼爵位,這不必多說,新任臨江侯就是紀皇後之父。
紀太爺還有一個能耐的庶子,年少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被先帝封為靖北侯,同樣世襲罔替,這是紀婉青的親爺爺。
紀氏一門雙侯,一時顯赫至極,嫡庶兩子都有能耐,經營得蒸蒸日上。
直到第一任靖北侯逝世,紀婉青之父承爵,紀皇後正位中宮,這時,由於紀皇後野心勃勃,劍指東宮,與紀父政見截然不同,兩家方漸行漸遠。
也是因此,作為靖北侯嫡長女的紀婉青,多年來才沒有覲見過皇後。
想到此處,紀婉青微微苦笑,她叔父是個才幹平庸之人,對繼後及臨江侯府極為關注,忙不迭湊上去,兩家早已重歸於好。
紀婉青暗歎一聲,既然爵位都已被人襲了去,人家怎麼行事也罷,隻是不知她今日被召進宮,究竟是兩家達成何等協議。
否則,她一個人喪父喪母孤女,是不會一出孝就被召進宮的。
“娘娘已宣召,紀大姑娘請隨奴婢來。”
一個身穿杏色衣衫的宮女迎麵走來,觀其衣著打扮,應是皇後身邊的大宮女,她接替了引路宮人的工作,領著紀婉青往正殿行去。
紀婉青斂神,不動聲色跟在後麵走著,事出反常必有妖,隻是不論對方有何打算,都必須使出來,她靜觀其變即是。
“臣女拜見皇後娘娘,願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進了正殿,一屋金碧輝煌,宮人垂首安靜侍立,紀婉青沒有四下打量,隻斂目大禮參拜。
上首傳來一微帶沙啞的女聲,對方親切笑道:“無需多禮,快快起罷。”
馬上有大宮女來攙扶紀婉青,她站起,餘光略略打量上首。
一襲明黃鳳袍的皇後坐在主位上,雖年近四旬,但看著不過三十出頭光景。她容長臉,丹鳳目,肌膚潤澤,妝容精致,正笑語晏晏,看著頗為親切慈祥。
“你這孩子,應喚本宮一聲姑母呢,為何這般生分,快到姑母跟前來。”皇後一邊笑語,一邊招手。
紀婉青心中波瀾不興,若真是親切,方才就不會讓她叩拜大禮行罷才喚起,一切不過就是假把式而已。
幸福小家頃刻支離破碎,五口人僅餘紀婉青與雙胞胎妹妹。
姐妹二人悲慟之餘,一連串現實問題接踵而來。
靖北侯爵位乃世襲,父親去世後膝下已無子,爵位便由叔父承襲了,侯府易主,紀婉青姐妹雖依舊是侯府嫡女,但早今非昔比。
本來這種情況下,她們姐妹應不能再引人注目,等三年守孝過後,便由叔父擇一門親事,嫁為人婦便罷。
怎知紀婉青剛剛出孝,就被皇後召見。
說著這位皇後,對方也姓紀,與紀婉青同宗同源,是她父親的堂妹。
紀家先祖是開國功勳,被太.祖敕封為臨江侯,持丹書鐵券,爵位世襲罔替,傳到紀婉青太爺爺手裏,已是第三代。
紀太爺膝下數子,有嫡有庶,嫡長子請封世子承繼爵位,這不必多說,新任臨江侯就是紀皇後之父。
紀太爺還有一個能耐的庶子,年少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被先帝封為靖北侯,同樣世襲罔替,這是紀婉青的親爺爺。
紀氏一門雙侯,一時顯赫至極,嫡庶兩子都有能耐,經營得蒸蒸日上。
直到第一任靖北侯逝世,紀婉青之父承爵,紀皇後正位中宮,這時,由於紀皇後野心勃勃,劍指東宮,與紀父政見截然不同,兩家方漸行漸遠。
也是因此,作為靖北侯嫡長女的紀婉青,多年來才沒有覲見過皇後。
想到此處,紀婉青微微苦笑,她叔父是個才幹平庸之人,對繼後及臨江侯府極為關注,忙不迭湊上去,兩家早已重歸於好。
紀婉青暗歎一聲,既然爵位都已被人襲了去,人家怎麼行事也罷,隻是不知她今日被召進宮,究竟是兩家達成何等協議。
否則,她一個人喪父喪母孤女,是不會一出孝就被召進宮的。
“娘娘已宣召,紀大姑娘請隨奴婢來。”
一個身穿杏色衣衫的宮女迎麵走來,觀其衣著打扮,應是皇後身邊的大宮女,她接替了引路宮人的工作,領著紀婉青往正殿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