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趙佶對那本《快意散書帖》極為喜愛,便將那書扯成前後兩半,將前一半贈與了古聞崢,自己留了後一半,是以後麵幾頁有些鬆散。古聞崢果然在前麵不遠處,又找到裝訂在一起的前半本字帖。
古聞崢沿著小溪上下走了兩裏路,確信沒有遺漏,才上了岸,將被水浸濕的書頁放在一塊平坦的大青石上晾曬。
古聞崢繞著大青石將書頁一片一片貼到其上,眼睛直盯著書頁,以防群猴搗亂,去拿那書頁。
突然間他見那書頁上的字甚是怪異,隨著身子繞青而動,觀看那字的方位漸漸變化,上麵的字竟如活了一般。
一轉眼,所有書頁全都貼完。古聞崢好奇心大起,仍繞著青石轉動,眼睛仍盯著其中一個字。
他越看下去,越覺怪異不由越走越快,漸漸趨於小跑。
群猴不明所以,天性喜愛模仿,便也跟在古聞崢身後連成一線,繞著青石跑。
一時之間,一人群猴繞著青石轉動,那青石好似大海中一處漩渦,古聞崢和群猴正如一道長長的漩溝,直湧入漩渦中,也算奇觀一件了。
漸漸古聞崢心中如撥雲見日一般,趨於明朗,似有所悟,隨手抽出彎月屠刀,依照著那字的走勢揮舞起來。
他開始舞得似是而非,覺得處處不對勁;漸漸的才發覺其中竅門,心中越來越肯定這本字帖之中蘊含了一套驚世駭俗的武功秘籍。
隻是其中不解之處甚多,僅其中的一個字,他便花了但半天時間方完全領悟。
一時之間古聞崢隻覺掉入一個新的世界,漸漸渾然忘我,領悟了一個字,又去領悟另一個,漸漸的越來越得心應手,隻覺一字之中卻似乎生出四種、八種、十六種,甚至三十二種變化來。
他覺這套武功怪異無方,隻有不停跑動,方能看出一點端倪,似乎是一個絕世高手在演練招式一般。他之前學習摩詰十八法已到了十五層境界。相比摩詰十八法偏於內功心法,這套秘笈偏於外功,而其中之精妙,比之摩詰十八法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比較摩詰十八法的拙樸內斂,這套秘笈卻是十分的鋒芒畢露。一招一式,如霓裳羽衣舞般,幻化無窮
極盡曼妙絢爛,又如陽春三月,百花盛放,草長鶯飛;又如秋高氣爽,瑟瑟風起。
古聞崢習練之時,困阻之處數不勝數,但越是困阻,越激發他的強烈鬥誌;雖覺疲乏不堪,但一招一式使出,無不令人酣暢淋漓,隻覺周身輕飄無所倚,渾然仿佛入仙境,說不出的束縛,禁不住便想大喊大叫。
群猴見古聞崢如此,也紛紛效仿,折了樹枝亂舞一氣。
漸漸地古聞崢見書頁上的字越來越模糊,恍然發覺天已漸昏。此時他方覺四肢幾乎一點氣力也無,周身大汗淋漓,衣服也早已濕透。
古聞崢收起早已晾幹的書頁,座下來重新吃了幾個瓜果充饑。
秋日晝短夜長,轉眼間,天便全黑了下來。古聞崢練了一天刀,此時倦意頓生,便顧不上濕透的衣衫,躺在地上蜷縮一處,和衣而臥。但畢竟夜間甚冷,古聞崢被凍得瑟瑟發抖,隻得翻身坐起。
他見那群猴子後背一律向外,相互偎依在一起,偶爾一兩隻猴子在夢中睡得極是香甜,不禁大是羨慕,一時也顧不得許多走到群猴之中扒開一條縫,伸脖子往群猴中鑽。頓時一股腥臊味撲鼻,他也顧不上許多。一隻猴子猴子似醒非醒,伸臂將古聞崢拉進猴群。
第二日一大早,古聞崢便起身鋪好書頁,繼續練那功夫。
這一日比之昨日,似是大有進步,練到興去,古聞崢刀下竟是蕭蕭風聲大起,將群猴吹得連連倒退。
如此這般,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古聞崢不分晝夜,練得天昏地暗。饑渴之下,吃幾顆野果,捧幾口溪水,到了晚上,點起篝火繼續習練。
終於這一日。古聞崢將百頁字帖全然練完,猶然興致不減,便將其從頭到尾練了一遍,時至晌午。
古聞崢收好字帖,剛然要睡,陡然腳下一陣大震;他尚未及反應,隻聽轟隆一聲巨響,那塊大青石居然四分五裂。古聞崢及時閃身,站在其中一塊碎石上。
原來古聞崢每日練功,無形之中道道劍氣滲入石中,久而久之,這石頭便成裂勢,隻是尚未開裂。古聞崢如今一踏上,大青石便因受力而裂開。
古聞崢剛然跳下碎石,忽聞東南出一人狂叫不止,一驚之下,提刀趕去,但見草叢之中,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倒在地上抱頭打滾,全身濕透,咧嘴幹嚎不止,顯然是練功岔氣,走火入魔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