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克格勃概述(1 / 3)

2010年3月29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盧比揚卡與文化公園地鐵站相繼發生爆炸,這兩起恐怖分子所為的事件導致30餘人遇難,60餘人受傷。提起盧比揚卡,人們立刻會想到蘇聯的克格勃,因為這裏曾是蘇聯克格勃總部的所在地。如今,盧比揚卡是俄聯邦安全局總部的所在地,是俄羅斯強大的特種勤務機關的中樞,擔負著保衛俄羅斯國家安全的重要任務。

克格勃係俄文“國家安全委員會”一詞縮寫的譯音,1954年3月13日成立。1991年蘇聯解體,克格勃於同年12月解散,原克格勃第一總局獨立出來,成為直接歸屬俄聯邦總統領導的獨立情報機構,即目前的“對外情報局”。

克格勃(KGB)的職權大致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聯邦調查局(FBI)相當。克格勃以實力和高明而聞名於世。在蘇聯時期,克格勃的影子在國內隨處可見;在國外,克格勃的特工滲透到各個角落,從事各種秘密活動。在世界間諜大戰中,也隻有蘇聯的間諜組織在規模、設備裝置、人員編製以及活動能力上與美國不相上下,在部分領域甚至超過美國同行。“冷戰”時期,世界上隻有兩個情報機關擁有全套現代化搜集情報的能力,其中一個是美國的情報機關,另一個就是蘇聯的情報機關。在20世紀的國際間諜大戰中,克格勃是唯一有實力與美國間諜機構爭奪天下“老大”的情報機關。

克格勃的工作人員一度達到50多萬人,總部機關有1萬人,間諜、反間諜和技術保障等部門有20多萬人,邊防軍有30多萬人。在蘇聯國內有150多萬線人,在國外有25萬情報人員,年預算為100億美元。

20世紀20年代初,俄共(布)中央領導認為,對蘇維埃政權的反革命包圍不僅遠遠沒有被打破,而且,二戰後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更加廣泛的反蘇陣營,攻擊新生政權蘇維埃的方式變得更加隱蔽、狡猾,更具有國際背景。為更加卓有成效地打擊隱蔽的敵對活動,必須建立一支從個人素質、組織體係到技術保障等方麵能夠勝任這種特殊鬥爭的隊伍。這支隊伍要比“契卡”更加精幹、更加隱蔽、更加靈活和更加有效。在這樣的背景下,1922年2月6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撤銷“契卡”組織,成立國家政治保衛局和民警機構。

蘇俄國家政治保衛局接收了“契卡”被撤銷後的大部分工作人員,歸屬內務人民委員會的領導。國家政治保衛局的權力範圍與“契卡”相比受到很大的限製,再沒有獨立處決罪犯的權力,但它仍然同“契卡”一樣散布於全俄社會的各個重要部門。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即蘇聯)成立後,國家政治保衛局改為與內務人民委員會平級的國家政治保衛總局,並在蘇聯最高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中為國家政治保衛局的主席保留一個固定的席位。

1926年捷爾任斯基病逝後,國家政治保衛總局由維亞切斯拉夫·魯道夫維奇·明仁斯基領導。20年代末期,隨著國際鬥爭形勢的複雜變幻和蘇聯國內政局的發展,國家政治保衛總局的權力範圍和其在國家政權機關中的地位又漸漸上升了。

1930年4月7日,蘇聯頒布一項法令,把蘇聯的邊防部隊和在各地設立的眾多勞改營也劃歸國家政治保衛總局管轄。同時規定,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可以使用各種方式參與對蘇聯新聞、出版、電影等各種媒體的監督和審查。

1934年7月10日,蘇維埃國家政治保衛總局改組為國家安全局,其職責包括對內進行政治監督、對外進行反間諜滲透和情報偵查,這個秘密警察組織再次歸屬於最高蘇維埃內務人民委員會的領導。亨裏希·格裏戈裏耶維奇·雅戈達被任命為內務人民委員會主席。1936年,雅戈達因“不能勝任揭露托洛茨基和季諾維也夫反黨集團的鬥爭”被斯大林免去了內務人民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不久,雅戈達被指控為反革命殺人犯和外國資產階級的間諜,經過司法公開審判後被他當初的下屬槍決了。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葉若夫繼任內務人民委員會領導職務。此人個頭矮小,行為詭秘,有人稱其“冷血侏儒”。他吸取前任肅反不力最終名敗身亡的教訓,運用斯大林賦予的幾乎是至高無上的權力,通過龐大而高效的組織體係對蘇聯的黨和國家機關進行整肅,開展揭發黨和革命的敵人的告密運動,弄得整個蘇聯人人自危,對誰都不敢相信,包括自己的家人和最知心的朋友。

1938年,拉夫連季·巴甫洛維奇·貝利亞接任內務人民委員會領導。貝利亞上台後首先將葉若夫時期重用的助手和親信清理出內務人民委員會。1939年2月,蘇聯共產黨(布)中央委員會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了《批評內務人民委員會濫施職權致使以肅清十月革命以來混入蘇聯共產黨內異己分子為目的清洗運動無限製地擴大化的錯誤》的決議案,責成貝利亞對前一時期內務人民委員會所做的工作進行調查。這樣貝利亞在內務人民委員會清除異己的行動也就名正言順了。1939年3月,在蘇聯共產黨(布)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貝利亞當選為政局候補委員。

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衛國戰爭爆發。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的國家安全總局和總參謀部的情報總局聯手,繼續加緊向蘇聯境外派遣和發展情報人員,編織跨國間諜網。同時在貝利亞的支持下專門成立了一個特別部門“消滅間諜局”,具體負責對內偵查和防止國外間諜的滲透,對外負責對敵後進行偵察和破壞。另一方麵還負責向敵對國家派出間諜搜集情報。在衛國戰爭中,消滅間諜局在蘇聯軍隊各方麵軍中都設立了派出機構和特派人員,在後方和敵占區也活躍著無數為其工作的組織。1942年,消滅間諜局正式交由最高蘇維埃內務人民委員會國家安全總局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