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五四以前,做夢也不會想到我會以寫作為生。”冰心在《我的第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作為學校學生自治會的一名文書,冰心被派去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的宣傳組,記錄北洋政府法庭公審被捕的“火燒趙家樓”的學生,從法庭回來,組長讓她把聽審感言寫下來。親自感受到學生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的冰心,心裏受到巨大的震撼,父親從小教育她熱愛祖國,她的血液裏流淌著的軍人的血液也被漸漸喚醒。
冰心很快完成人生第一篇文章,並寄給表兄劉放園。劉放園當時正擔任《晨報》的編輯,對於冰心的文章大加讚賞之詞,並且覺得她擁有可塑的文學才華。
從此以後,劉放園經常和冰心書信往來,給她郵寄當時的進步文章,鼓勵她寫作。也許正是受到劉放園表兄的鼓舞,冰心訂閱了《新青年》,當時魯迅等先鋒作家經常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冰心再一次受到文學和愛國情懷的熏陶。
協和女子大學改名為“燕大女校”後,冰心由於成績出眾,獲得了威爾斯利大學授予的兩年獎學金,自此,她開啟國外留學生涯。
第一次離家遠行,乘坐在美國遊船傑克遜總統號上的冰心望著故鄉一點點遠去,心裏充滿了惆悵。
在船上,她認識了許地山和陶玲,他們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友。也許是路途漫長和寂寞,同樣麵對未知的未來,三位年輕人常常結伴散步玩耍。
不僅如此,冰心還遇到了一生的摯愛。這個人不是許地山,雖然許地山表現出對冰心的好感,冰心也對他印象不錯,但是兩個人之間始終保持著純潔的友情。或許,愛真是命中注定的,她選擇了回避許地山的愛慕,而這時候,許地山將吳文藻帶到她身邊。
一天,冰心想起了同學吳摟梅的信,信上說她弟弟可能會和冰心乘坐同一艘船出國留學,希望她給予照顧。冰心作為一個女孩子,不方便到處走動,隻好拜托許地山幫忙把吳卓找來。
然而船上有兩位姓吳的男生,許地山竟陰差陽錯地把吳文藻找來了。吳文藻性格開朗,招人喜歡,很快和冰心、許地山等人成為朋友,加入了拋沙袋的遊戲。玩累了,幾位年輕人便依靠在欄杆旁交流起來。吳文藻是去達特默思學院讀社會學的,為人直爽,很有才氣,在交流中,他發現冰心有很多書沒有讀過,於是便毫不客氣地直接指出來,勸她應該多讀書。
“就倚在船欄上看海閑談。我問他到美國想學什麼?他說想學社會學。他也問我,我說我自然想學文學,想選修一些英國19世紀詩人的功課。他就列舉幾本著名的英美評論家評論拜倫和雪萊的書,問我看過沒有?我卻都沒有看過。他說:‘你如果不趁在國外的時間,多看一些課外的書,那麼這次到美國就算是白來了!”
“我在五四以前,做夢也不會想到我會以寫作為生。”冰心在《我的第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作為學校學生自治會的一名文書,冰心被派去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的宣傳組,記錄北洋政府法庭公審被捕的“火燒趙家樓”的學生,從法庭回來,組長讓她把聽審感言寫下來。親自感受到學生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的冰心,心裏受到巨大的震撼,父親從小教育她熱愛祖國,她的血液裏流淌著的軍人的血液也被漸漸喚醒。
冰心很快完成人生第一篇文章,並寄給表兄劉放園。劉放園當時正擔任《晨報》的編輯,對於冰心的文章大加讚賞之詞,並且覺得她擁有可塑的文學才華。
從此以後,劉放園經常和冰心書信往來,給她郵寄當時的進步文章,鼓勵她寫作。也許正是受到劉放園表兄的鼓舞,冰心訂閱了《新青年》,當時魯迅等先鋒作家經常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冰心再一次受到文學和愛國情懷的熏陶。
協和女子大學改名為“燕大女校”後,冰心由於成績出眾,獲得了威爾斯利大學授予的兩年獎學金,自此,她開啟國外留學生涯。
第一次離家遠行,乘坐在美國遊船傑克遜總統號上的冰心望著故鄉一點點遠去,心裏充滿了惆悵。
在船上,她認識了許地山和陶玲,他們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友。也許是路途漫長和寂寞,同樣麵對未知的未來,三位年輕人常常結伴散步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