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令——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1 / 2)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被稱為“納蘭詞”,縱觀中國詞壇,他於靜默之間,散發著奪目的光彩。

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一時的相國,其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尊為一品誥命夫人。家族納喇氏隸屬正黃旗,是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後人稱為“葉赫那拉氏”。曾祖父金台吉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嫁與努爾哈赤為妃,大名鼎鼎的皇太極便是她的親生骨肉。由此,納蘭性德還未出生,榮華富貴便注定如囊中之物,不費吹灰之力,便可縱享一生。

顯貴的出身,已然比旁人擁有更優越的條件,可命運偏偏對他青睞有加,又給了他聰穎的天資。自幼,他便十分出眾,讀書過目不忘,小小年紀就練習騎射,文武兼修。他是上蒼的寵兒,他的勤勉也足以讓自己成為脫穎而出的那一個。

17歲,進入國子監讀書,受到國子監祭酒徐文元的賞識,便將他推薦給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的徐乾學;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準備參加會試,奈何染病,耽誤了殿試。隨後,他更是勤勉讀書,不敢有片刻懈怠。

天資聰穎是與生俱來的優勢,可後天的勤勉,無疑是將優勢發揮到極致。

他拜徐乾學為師,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耗費兩年時間,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誌堂經解》,頗得皇上賞識。還未正式踏入仕途,卻早早得到皇上的讚賞,仕途還未開始,便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

一部《通誌堂經解》隻是開始,隨後,他又投入《淥水亭雜識》的編纂工作中,一下子便堅持了三年多。《淥水亭雜識》是集合了他在書中積攢下的見聞和學友傳述的記錄,內容廣泛,涉及曆史、地理、天文、曆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麵。

22歲,他再次參加進士考試,獲二甲第七名。康熙帝破格授予其三等侍衛的官職,隨後榮升二等,不久後再榮升一等。伴帝王左右,有禦前侍衛的身份加身,又生得英俊瀟灑,威武不失儒雅。

納蘭性德是幸運的,他腹有詩書,雖是武官,卻有諸多參與作畫吟詩的機會。每年,皇帝少不了要南巡北狩,也免不了四處遊曆,作為長伴皇帝身邊的臣子,他所要做的絕非簡單陪同,或是戰略偵察,或是唱和詩詞,又或是譯製著述,他樣樣精通,可謂文武全才。能寬其憂、解其難,自然深得聖心,也頗受器重,可謂前途無量,加官進爵指日可待。

能在仕途有所作為,是許多人求之卻不得的夢想,多少人懷才不遇,翹首以盼的不過是出人頭地的機會。納蘭性德坐擁天時地利人和,若他願意,高官厚祿皆是唾手可得。隻是,人人豔羨之物,在他眼中,未必值得一提。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被稱為“納蘭詞”,縱觀中國詞壇,他於靜默之間,散發著奪目的光彩。

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一時的相國,其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尊為一品誥命夫人。家族納喇氏隸屬正黃旗,是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後人稱為“葉赫那拉氏”。曾祖父金台吉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嫁與努爾哈赤為妃,大名鼎鼎的皇太極便是她的親生骨肉。由此,納蘭性德還未出生,榮華富貴便注定如囊中之物,不費吹灰之力,便可縱享一生。

顯貴的出身,已然比旁人擁有更優越的條件,可命運偏偏對他青睞有加,又給了他聰穎的天資。自幼,他便十分出眾,讀書過目不忘,小小年紀就練習騎射,文武兼修。他是上蒼的寵兒,他的勤勉也足以讓自己成為脫穎而出的那一個。

17歲,進入國子監讀書,受到國子監祭酒徐文元的賞識,便將他推薦給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的徐乾學;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準備參加會試,奈何染病,耽誤了殿試。隨後,他更是勤勉讀書,不敢有片刻懈怠。

天資聰穎是與生俱來的優勢,可後天的勤勉,無疑是將優勢發揮到極致。

他拜徐乾學為師,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耗費兩年時間,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誌堂經解》,頗得皇上賞識。還未正式踏入仕途,卻早早得到皇上的讚賞,仕途還未開始,便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