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上天的恩賜(1 / 2)

陸氏就歎了口氣道,“賣咋不想賣,就是這價兒低得很呢。妍兒爹自打秋後,往鎮上縣城跑了好多趟了,大部分的糧鋪都不收。隻有一家收的,還是原來那個價兒,三斤才給一文錢。”

這事孫長發家的自然也聽說了,恨恨地歎了口氣說,“咱們這一帶的人呀,真真是叫南邊來的奸商給害苦了!”

原來靠山村這一帶是不種番薯這東西的,秋糧不過是種高梁穀子大豆綠豆什麼的。是今年正麥收時,打南邊來了幾個販子,在她們村販賣番薯苗子。

說這東西是海外來的稀罕物,不但叵耐好種,產量也高,最重要的是適合沙地種,一畝地不怎麼上肥也能得千把斤。

靠山村這地界的百姓們,秋上種穀子高梁大豆,遇上雨水調順的年份,上足了農肥,除草捉蟲,精心侍弄著,一畝地至多產個三百斤都算是高產了。哪見過畝產千斤的東西?

再者,靠山村這裏算是牛頭山的餘脈,村子周邊有許多開荒開出來的坡地,雖然村子裏有條小河,旱時,大家可以用水車澆水,可坡地卻是澆不上的。

遇上幹旱的年份,坡地上種穀子高梁,有時到了秋上,得的糧,還顧不著種子呢。一聽那幾個小販子說,這東西耐旱,特別適合沙地。大家都有些動心。

那些販子們又說,在南邊兒一斤多則能賣七八文,少則五文錢。

大家聽了就更動心了。

一斤五文,一千斤就是五千文。一畝地一季能得五兩銀子,這可是大家從前想都不敢想的。

孫長發家原先還猶豫,可沈家老二沈禮璋是個大膽且喜好新事物的,聽了那些販子的話,和陸氏商量著買些苗子試種一下。

沈老二家孩子多,正經的田地卻不多,兼孩子越來越大子,吃穿用,各樣都要花錢。大兒子十三歲,展眼就要說親事。餘下的幾個孩子,幾乎不隔年。

沒點家底子,孩子的大事兒可怎麼辦?

夫妻倆商量了又商量,想著自家的那五六畝開荒開出來的坡地,就是種高梁穀子,也不過白搭些功夫,倒不如種了這東西,便是賣不了商販說的那麼多錢,總是有東西填肚子。——當時那些商販為了賣苗子,可是帶了不少番薯來給村民們品嚐的。

陸氏倒是生的熟的都嚐了嚐,口感綿軟甜絲絲的,確實好吃。

夫妻倆就這麼著,狠狠心掏了一吊錢,買了六千根苗子。孫長發見沈家大手筆,也跟著動心。也狠下心掏了五百文買了苗子。

靠山村的百姓見這兩家買了,倒有四五十戶動心跟風的都買了苗子。

大家精心侍弄了這一秋上,再兼今年老天也作美,風調雨水的,到了秋上,果然一畝沒有千斤,也有八九百斤。

才剛收了秋的時候,種了番薯的村民都樂得合不攏嘴兒。

可是他們還沒高興多久,便被這番薯的價兒給潑了一頭冷水。

三斤一文錢,簡直比野菜還賤了!

陸氏就歎了口氣道,“賣咋不想賣,就是這價兒低得很呢。妍兒爹自打秋後,往鎮上縣城跑了好多趟了,大部分的糧鋪都不收。隻有一家收的,還是原來那個價兒,三斤才給一文錢。”

這事孫長發家的自然也聽說了,恨恨地歎了口氣說,“咱們這一帶的人呀,真真是叫南邊來的奸商給害苦了!”

原來靠山村這一帶是不種番薯這東西的,秋糧不過是種高梁穀子大豆綠豆什麼的。是今年正麥收時,打南邊來了幾個販子,在她們村販賣番薯苗子。

說這東西是海外來的稀罕物,不但叵耐好種,產量也高,最重要的是適合沙地種,一畝地不怎麼上肥也能得千把斤。

靠山村這地界的百姓們,秋上種穀子高梁大豆,遇上雨水調順的年份,上足了農肥,除草捉蟲,精心侍弄著,一畝地至多產個三百斤都算是高產了。哪見過畝產千斤的東西?

再者,靠山村這裏算是牛頭山的餘脈,村子周邊有許多開荒開出來的坡地,雖然村子裏有條小河,旱時,大家可以用水車澆水,可坡地卻是澆不上的。

遇上幹旱的年份,坡地上種穀子高梁,有時到了秋上,得的糧,還顧不著種子呢。一聽那幾個小販子說,這東西耐旱,特別適合沙地。大家都有些動心。

那些販子們又說,在南邊兒一斤多則能賣七八文,少則五文錢。

大家聽了就更動心了。

一斤五文,一千斤就是五千文。一畝地一季能得五兩銀子,這可是大家從前想都不敢想的。

孫長發家原先還猶豫,可沈家老二沈禮璋是個大膽且喜好新事物的,聽了那些販子的話,和陸氏商量著買些苗子試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