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造假(1 / 2)

一番自我心理疏導後,心裏也沒那麼難受了。

接下來的幾日,我將自己關在房中的工作室內,對照著留存的高清圖片,幹起了‘行活’,也就是造假。

修複古董,最難的不是外形,而是工藝和文化價值。

幹形活,我可以按照高清圖片,完全複刻出一個一模一樣的端瓶來。

這種造假的手段,曆來被爺爺稱之為行業敗類,業界毒瘤,沒想到我衛無饞今日,也不得不為了自保,造假一次。

花了半個月時間,我弄出了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仿品。這段時日,李堯自己出去找房子住了,我原本為了還堯媽人情,想幫堯媽照看他一番,但這次造假的事,讓我心裏頭很不安,也不願讓第二個人知曉,便隻能打發他離開。

好在李堯早就想單飛,我讓他走,他二話不說屁顛屁顛的就跑了個沒影。

看著眼前的端瓶,我估算了下時間,離我和鄭老板約定的交貨時間,剛好還剩一個月。

此刻,擺在我眼前的端瓶,是一件相當完美的複刻品,

外形、釉質、每一條紋路中的顏色變化、深淺走勢,全部搬照圖片,手工打磨,唯獨還差一樣。

賊光。

瓷器有瓷麵流光,不同的釉質、不同的工藝,會使得瓷器的瓷麵光有很大的差異。這點差異,在不懂行的外人看來,是根本看不出區別的,但對於懂行的老手來說,辨別瓷麵開光,也就是俗稱的‘賊光’,是非常要緊的一門學問。

我不知道鄭老板對於古董,到底有幾分造詣,但既然要造假,就得造到極致。

新出的瓷器,開光過於亮,非常紮眼,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物件主人的撫摸把玩,開光會逐漸內斂,變得溫潤敦厚。

在古玩圈,瓷器的‘賞光’也有許多說道,一件瓷器,甚至會因為它後期的變光,產生價值提升。

這種變光,來源於時間和人手撫摸時,長年累月形成的包漿。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和這件假貨連了根,天天抱孩子一樣,抱手上玩,也不出門,隻想著盡量將光麵弄的內斂溫潤一些。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月底該交貨的時候,瓷麵的賊光已經隱匿了,光麵看起來很是油潤。

我提前一天收到短信,鄭老板說臨時有事,沒法到茶樓交貨,讓我將東西,送到一個叫‘渡雲閣’的地方。

這名字我聽著有些耳熟,思索片刻才記起,這是金陵城一家挺有名的古玩店,門臉做的很大,我曾遠遠路過,看過一眼,仿明清建築的三層樓,飛簷鬥角,氣派非凡,屬於普通人往門口一站,都不敢往裏走的類型。

送去‘渡雲閣’?莫非這鄭老板,打算直接把東西賣給渡雲閣?那種大店,店裏肯定有十分專業的‘掌眼’盯著,我這……不會漏餡兒吧?

一番自我心理疏導後,心裏也沒那麼難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