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冥貨(2 / 2)

“你真得去看看病了,大半夜的,天天這麼笑誰受的了……咦,你幹什麼?”頂著雞窩頭,煩躁走出來的李堯,看著站在門口的我,頓時一愣。

緊接著,他的目光移到我手上:“你、你大半夜,手裏舉著個石頭,你是想砸誰啊!”他警惕的看著我,一副我要謀財害命的模樣。

我道:“笑聲……我聽到了笑聲,不是我發出來的,我沒有做夢。”

李堯朝我走進,警惕道:“先別管什麼笑聲,你、你、你先把石頭放下,你這樣子看起來,好像電影裏的午夜謀殺橋段。”

他這麼一說,我稍微冷靜了一下,但沒有放下石頭,隻是垂下了手,對他道:“開燈,打開所有的燈,我懷疑這裏有其他人。”

李堯平時看起來不靠譜,跟個沒長大的孩子似的,但此時估計被我的神色給震到,微微一愣,二話不說就轉頭,打開了總閘。

這裏用電,主要是靠發電機,總閘一打開,工棚外的吊燈和工棚內的小燈全都亮了起來,瞬間燈火通明。

李堯順勢抄起豎在牆頭的撬子,那是白天挖土用的,收工後一般就順牆放著。

“誰!出來!”他迅速在我們兩人的屋內尋找,但這工棚簡陋,東西不多,根本藏不住人,什麼都能一眼看到頭。

因此,隻稍微在屋裏轉了下,我兩就迅速在屋外尋找。

外麵看不到人影,燈光照不到的地方一片黑暗。

對方如果躲入了黑暗中,我們還真發現不了,但如果剛才真有人在屋外裝神弄鬼,那麼怎麼著也該留下一些痕跡,比方說腳印什麼的。

然而,我倆找了一圈,除了我們自己留下的痕跡外,並沒有第三個人的跡象。

“見鬼了。”李堯回到屋內,神色晦澀不明,道:“這片山頭,轉到我們家有三十多年了,從沒遇到過這種事,怎麼你一來就……”說話間,他的目光突然停留在了那件端瓶上,不知想到了什麼,他沒經過我同意,便一下子將端瓶拿起來,左右翻看,道:“聽說有些古玩很邪門的,你這東西是不是來的不幹淨?不會是‘冥貨’吧?”

他這麼一說,我一時答不上來。

所謂的冥貨,就是指從墳墓裏挖出來的東西。

古玩流傳,最大的途徑有四種,一是家傳,二是官方保留,三是民間撿漏,第四就是不法分子,比如盜墓賊一類的,從墳墓裏挖出來的黑貨。

墳墓裏出土的,我們叫冥貨,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沾染冥貨,因為老一輩人,覺得墳墓裏出土的東西,沾了死人的晦氣。

經常和這種東西打交道,會折損人的氣運,長此下去,人會疾病纏身。

在過去,我們這行有些走歪門邪道的,不靠手藝吃正經飯,而是和古董販子勾結起來造假。

其中有一種造假法,我們稱之為‘拚拆’。

比如一個價值一百兩銀古董瓶子,由我們鋦匠出麵,將瓶子拆分為四部分,半真半假,填補成四個。

由於東西裏麵假中有真,再配合鋦匠的手藝,可以騙過一些有錢的行家買手,一個物件賣四次。

當然,能接這種活兒的鋦匠,往往都不是普通手藝人,爺爺打小就跟我說:這些人都是行業裏的敗類,為了錢敗壞我們這一行的名聲,手藝再好,賺的再多,那也是上不得台麵的鼠輩。

好手藝,要走正途;走歪門邪道,對不起祖師爺,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為了避免被盜墓賊利用,我們這行和其他行當不一樣。

其他行當,講究不問來路,但我們這一行,接觸古玩金玉一類的,是要問清來由的,若貨物不清不白,活兒就不能接。

我當時接這件端瓶的時候,對方開價二十萬,我一時被金錢和機會蒙蔽了雙眼,愣是忘記問出處了。

難不成……這真是一件兒邪門的‘冥貨’?

思索間,我見李堯單手拿著瓶子,翻來覆去的倒騰,生怕他一個不注意給我摔了,忙道:“就算真是‘冥貨’,難不成你真覺得,一個瓶子能招鬼?咱們都是接受過現代教育的,走的是鑒定的唯物主義道路,不要動不動就宣揚封建迷信。再說了,就算真有鬼,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老話?叫:一正壓百邪。”

“你趕緊把東西放下,別給我摔了,摔了我可賠不起。”我又補了一句。

李堯撇了撇嘴,將端瓶放回木匣子裏,提著撬子在屋裏走動,四處審視,皺眉道:“那就奇了怪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前也沒出過這種……咦……?”他腳步突然一頓,眼睛看向窗口外麵,整個人神情一變,驚呼:“這些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