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察著畫中景象,隱隱猜到崔白畫中深意,而他也指著雌鳥從旁解釋:“山喜鵲性機靈,喜群聚,有衛護自己所處領域的習性。若有外來者闖入,它們便會激烈地對其鳴叫示威。而這隻野兔可能是經過山間時誤入這一對山喜鵲的領域,雌鳥不滿,所以憤怒地要逐它出去……”
我點點頭,銜一抹淺淡笑意,最後把目光鎖定在畫麵右側的樹幹上,那裏有崔白落款:“嘉祐辛醜年崔白筆。”
我把這幅《雙喜圖》懸掛在房中,常常沉默地凝視著,一看就是半晌,而那些前塵往事也隨之浮現於腦海,明晰得如同隻隔了一宿清夢。
數月之後,我決定把這幅畫送入秘閣收藏,既是為了不再觸摸那些舊日傷痕,也因為它太過精美,美得不像是我可以保留住的東西。
我這一生的閱曆印滿了各種各樣美的痕跡:我見過輝煌的皇城,雅致的書畫,精巧的玩物,以及這清明時代的美人如玉、江山如畫……可是,他們都不屬於我,我特殊的身份決定了我隻能是這些美好事物的旁觀者,我習慣去見證他們的存在,卻不會試圖去擁有。
送《雙喜圖》入秘閣那天是熙寧四年的花朝節,宮中人大多隨帝後去宜春苑賞花了,殿宇之間空蕩蕩的,稀見人影。
走到集英殿外時,我側首朝院中與後宮相連的宮牆處望了望。這是出於長年來形成的習慣,雖然剛一轉頭我便已想起,公主不在了,桃花枝頭的花勝已有一年未見。
但這一回眸,結果全然在我意料之外——牆頭的花樹上有花勝,已掛上四五片,還有一根竹枝正顫巍巍地向上伸著,要把一片蝶形彩繒掛上去。
那一瞬我耳中轟鳴,完全僵立在原地,直視著那片掛上枝頭的彩繒,身體不由自主地輕顫著,胸中痛得難以呼吸。
終於,多年來的禁忌被我徹底拋開,我邁步繞開宮牆,以驚人的速度穿過一重重有人或無人把守的殿門,朝後宮跑去。
隻是一牆之隔的距離,真的繞過去卻像是翻越了千山萬水。直奔至精疲力竭、氣喘籲籲,我才進到了闊別九年的後宮,看見了那株紅牆後桃花樹之下的景象。
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負手立於桃花樹前,著紅梅色圓領窄袖襴衫,身姿挺拔,麵容俊美,此刻正注視著麵前的女孩,目中盡是和暖笑意。
而那女孩背對著我,身形看上去甚嬌小,還梳著少女雙鬟,應是十二三歲光景。她穿著柳色衣裙,正舉著竹枝往桃花樹上掛花勝,嬌怯怯地,行動亦如弱柳扶風。
這次她的目標是花枝最高處,但她個頭小,夠了好幾回都無法如願將花勝掛上枝頭。那少年看了笑道:“我來幫你掛罷。”
女孩回首道:“不要。苗娘子說,大姐姐每次都是自己親手掛的。”
她這一轉頭,讓我看見了一張酷似秋和的臉。刹那間我曾以為時光倒流,我又回到了多年以前,在儀鳳閣中偶遇秋和的那一刻。一樣的明眸皓齒,一樣的語調輕軟,隻是這個女孩還要小些,比當年的秋和多了兩分嬌憨。
我觀察著畫中景象,隱隱猜到崔白畫中深意,而他也指著雌鳥從旁解釋:“山喜鵲性機靈,喜群聚,有衛護自己所處領域的習性。若有外來者闖入,它們便會激烈地對其鳴叫示威。而這隻野兔可能是經過山間時誤入這一對山喜鵲的領域,雌鳥不滿,所以憤怒地要逐它出去……”
我點點頭,銜一抹淺淡笑意,最後把目光鎖定在畫麵右側的樹幹上,那裏有崔白落款:“嘉祐辛醜年崔白筆。”
我把這幅《雙喜圖》懸掛在房中,常常沉默地凝視著,一看就是半晌,而那些前塵往事也隨之浮現於腦海,明晰得如同隻隔了一宿清夢。
數月之後,我決定把這幅畫送入秘閣收藏,既是為了不再觸摸那些舊日傷痕,也因為它太過精美,美得不像是我可以保留住的東西。
我這一生的閱曆印滿了各種各樣美的痕跡:我見過輝煌的皇城,雅致的書畫,精巧的玩物,以及這清明時代的美人如玉、江山如畫……可是,他們都不屬於我,我特殊的身份決定了我隻能是這些美好事物的旁觀者,我習慣去見證他們的存在,卻不會試圖去擁有。
送《雙喜圖》入秘閣那天是熙寧四年的花朝節,宮中人大多隨帝後去宜春苑賞花了,殿宇之間空蕩蕩的,稀見人影。
走到集英殿外時,我側首朝院中與後宮相連的宮牆處望了望。這是出於長年來形成的習慣,雖然剛一轉頭我便已想起,公主不在了,桃花枝頭的花勝已有一年未見。
但這一回眸,結果全然在我意料之外——牆頭的花樹上有花勝,已掛上四五片,還有一根竹枝正顫巍巍地向上伸著,要把一片蝶形彩繒掛上去。
那一瞬我耳中轟鳴,完全僵立在原地,直視著那片掛上枝頭的彩繒,身體不由自主地輕顫著,胸中痛得難以呼吸。
終於,多年來的禁忌被我徹底拋開,我邁步繞開宮牆,以驚人的速度穿過一重重有人或無人把守的殿門,朝後宮跑去。
隻是一牆之隔的距離,真的繞過去卻像是翻越了千山萬水。直奔至精疲力竭、氣喘籲籲,我才進到了闊別九年的後宮,看見了那株紅牆後桃花樹之下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