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用因果規律解釋一切,甚至統轄一切,引起的問題有兩個:一、對不對;二、好不好。前一個問題,或者要留給將來的哲人去解決,這裏隻談後一個。好不好的問題,最顯著的表現在生命的活動方麵,或者更嚴格一些說,表現在人的生活方麵。如果相信人的一切遭遇,一切細微的活動,都是前因所決定,那就:一、“自強不息”就成為無意義了;二、道德、法律所要求的“個人負責”也就失去根據,因為,反正是已經注定了的,不能改變,被因果規律束縛著的個人又有什麼辦法!這種沒辦法的心情,如果真正成為印在心上的陰影,它就會產生破壞“理想”和“興趣”的力量,這也是個不小的實際問題。大概就是因此,所以曆史上有不少賢哲,想出種種理由證明,雖然世界是在因果規律的統轄之下,可是“人”卻有意誌自由。這種看法是常識上容易接受的,因為:一、根據我們的自身體驗,確是有所謂“我想如何如何”,“我能如何如何”;二、道德、法律的要求不是毫無效果的。自然,這裏又會碰到,所體驗的自由是否真實的問題。上麵已經說到,這很難解決,因為對於宇宙整體的性質,我們了解得還不夠多;而且,意誌自由之感,從一個方麵看,它是實有的,我們難得不承認;從另一方麵看,意誌活動也是在時間順序之中,我們很難證明它完全不受前因的影響。

關於定命和人定勝天的問題,根究孰是孰非,就會遇到左右為難的麻煩。存在的本質或者比我們所能想到的要複雜得多。既然暫不能解決,那就不如安於不知為不知;幸而這從躬行方麵看,關係並不太大,因為飯是不能等到營養理論都通了之後才吃的。我們要生活,就不能不希望有個比較妥善的可行之道。我想,這可行之道就是,“假定”自強不息會產生效果,也就是姑且承認意誌活動中會出現“自生因”,它不是前因所生,卻能夠突入時間的順序,產生後果。這隻是個假定,它有落空的可能,但也有成為現實的可能,在真相沒有徹底弄清楚之前,失掉這後一種可能是不應該的。從積極方麵看,有了這個假定,人人堅信煉石真可以補天,人生的“理想”、“興趣”等等就都有了依靠,被命運撥弄的無可奈何的陰影就會淡薄甚至完全消失。自然,這種假定並不是放棄因果規律,而是同樣要借重因果規律,因為,如果種瓜不能得瓜,自強不息也就沒有意義了。我們的生命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常常處於兩歧之間:對於有些事物不能求甚解,但又必須相信自己的眼睛,選擇一條路,向前走。小說.張中行散文精品集:人生卷最新章節命運網址:http://www.xoyo100.com/html/42/42670/7834251.html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