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會問了,光說優點,就沒有糟粕了?當然有了,無非是自私、貪婪、多吃多占。毋寧說這是糟粕,不如說這是人性共有的弱點,從來就不分古今和中外。

讀曆史不是為了打扮她,而是探求她的基因,這樣我們才能把握當下並且憧憬未來。若以曆史虛無主義的視角來看待曆史,隻能使自己迷失在當下,而且會失去未來。因為,你的當下也是未來人眼裏的曆史。

從2015年開始,《曆史豈有底稿》幾乎是以一年一本的頻率推出,這已經是第三本了,會不會有第四本呢?不好說,順其自然吧!當然也許未來不再是“底稿”係列,而是另一個名字。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認真寫的,您也是認真看的。

很多讀者問我可有微博。我曾經寫過,但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微信公眾號——“取經歸來”,算是目前我在網絡上的唯一存在吧!裏麵有一些“底稿”以外的散文和小說,如果您願意,不妨來做客。

在此特別致謝我的責任編輯張一弛女士,因本書引用史料較多,用典也較多,編輯和校對的工作量很大,謝謝她的細致和耐心。另外還要感謝一直支持和鼓勵我的家人、朋友及讀者們。還是那句話,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我在寫書,您在捧讀,一笑莞爾,甚好!

2018年8月於北京

或許有人會問了,光說優點,就沒有糟粕了?當然有了,無非是自私、貪婪、多吃多占。毋寧說這是糟粕,不如說這是人性共有的弱點,從來就不分古今和中外。

讀曆史不是為了打扮她,而是探求她的基因,這樣我們才能把握當下並且憧憬未來。若以曆史虛無主義的視角來看待曆史,隻能使自己迷失在當下,而且會失去未來。因為,你的當下也是未來人眼裏的曆史。

從2015年開始,《曆史豈有底稿》幾乎是以一年一本的頻率推出,這已經是第三本了,會不會有第四本呢?不好說,順其自然吧!當然也許未來不再是“底稿”係列,而是另一個名字。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認真寫的,您也是認真看的。

很多讀者問我可有微博。我曾經寫過,但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微信公眾號——“取經歸來”,算是目前我在網絡上的唯一存在吧!裏麵有一些“底稿”以外的散文和小說,如果您願意,不妨來做客。

在此特別致謝我的責任編輯張一弛女士,因本書引用史料較多,用典也較多,編輯和校對的工作量很大,謝謝她的細致和耐心。另外還要感謝一直支持和鼓勵我的家人、朋友及讀者們。還是那句話,最好的時候就是現在,我在寫書,您在捧讀,一笑莞爾,甚好!

2018年8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