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選才,看人不走眼
人才是企業的關鍵,鬆下幸之助說:企業即人。要看一個企業是否有實力、有潛力,能否經得住風浪的考驗,關鍵就是要看這個企業有無人才。企業能否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具備一支高素質的優秀員工隊伍。
招聘與選拔作為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第一關,對企業的良好運轉和長遠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業吸納人才的關鍵性的一步,如何把握關鍵才是重點。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轉向了對人才的爭奪。一個企業要招聘到什麼樣的人才,通過什麼途徑招聘到人才,已經不僅僅是人事經理的事情了,而是整個企業實力的發展大計。這就要求企業有具備伯樂眼光的管理者,隻有伯樂與千裏馬真正相識並碰撞火花,才有可能使人才源源不斷地流向企業。
那麼,你是那個伯樂嗎?作為招聘主管的你,作為中層為自己部門招聘的你,作為高層為企業招聘的你,會招聘嗎?你是如何選才的呢?你能做到看人不走眼嗎?
遺憾的是,你未必能做到看人不走眼。很多企業都能充分認識人才的重要性,也在尋找人才,可總是事與願違,通過係列的招聘、簡曆篩癬初試、複試,錄用後往往發現找到的人並不理想,招聘到的人往往並不適合企業的發展,還得回過頭來進行再次招聘,既浪費了招聘成本,又影響了企業的效率,企業著急呀,可人才是急不來的,不注意招聘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就開始搭個台展開招聘工作,那麼,不管重新招聘幾次,你都未必能找到企業需要的人,這樣隻能使招聘工作進入惡性循環。
那麼怎樣從成千上百的後備人才中,選拔企業急需培養的人才,如何在泥沙俱下,魚目混珠的“才市”中,發現人才,選拔人才,留住人才,這就是本書的重點所在。
選才不能盲目,首先要鎖定目標。
要目標選才,給人才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看人不走眼,為你的企業找到一個量身定做的人才。優秀的人才到處都有,但未必是適合每個企業的,所以要選對人,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人才,“合適的人”是“馴出來的,也就是說你要麼從一開始就對了,要麼從一開始就錯了。
進行目標選才的時候,要從思想根源上規避麵試誤區,從本源著手。何為本源,就是一個人的潛質。選出合適的人,就要看一個人潛在的價值觀,看其是否與企業誌趣相投,是否能與企業共赴美好前程。
其次,要打破傳統的非結構化麵試方法,采用新思維。
傳統的非結構化的招聘方法已經過時了,因為它已經不適應現在的人才市場的需要。應該在招聘思想和招聘實踐上使用新思維,使招聘工作從以往的戰術層麵提升到戰略層麵。這意味著,需要製定企業總體招聘戰略,需要長期的人力資源規劃,采用結構化的方法來實現招聘工作的科學化。擺脫傳統的依附性,以一種獨立的評價標準去招聘真正適合企業未來發展的人才。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秉承實事求是的精神,招有實際才能的人,而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比如學位高高、證書多多、工作起來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者。隻有招聘者是個人才,他才能招到人才,庸才隻能找到庸才,敢於打破常規招聘人才,你的企業一定會人才濟濟,你在埋怨人才難得的時候,真正的人才卻在哀歎自己懷才不遇,而他是在你的視野中出現過的,隻是你沒認出這個“千裏馬”。
最後,要將目標進行到底,贏戰未來。
選到合適的人後,不要高興得過早,真正的目標還沒達到呢,你需要將工作做到底,讓他踏實地成為企業真正的一員。一個不會招聘人才的企業一定也是一個留不住人才的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在成功選聘人才的同時,又能保持員工在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降低員工流失率。這樣的招聘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招聘。
本書正是從以上三個方麵入手,教你從思想上厘清人才的標準,走出選才的誤區,進而做好充分的招聘工作準備;教你如何從整體上進行戰略把握,做好招聘工作的每一步;教你如何做好招聘的後續工作,包括怎樣把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怎樣最終留住人才。書中在進行理論講解的同時,注重實踐的運用,貫穿了大量典型案例供大家參考學習。
希望通過這本書,你和你的企業從此具有伯樂般的眼光,確保看人不走眼。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不少專家、學者和人力資源從業者的真知灼見,特在此一並予以感謝。另外,鑒於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請廣大讀者予以諒解並指正。
編者